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新加坡O水準考試。考試成績將決定升高中、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
新加坡初級學院為兩年制,相當於國內的高中;理工學院為三年制相當於國內大專。普通班學生則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成績最好的會進直通車「名校」,不用參加中考。成績中上的進排名較靠前的中學,讀4年制快捷班;成績中等或以下的去鄰里中學,一部分人會被分到5年制慢班。
在新的計分系統下,現有的分流制度被保留,只不過不再按照成績的百分比計算:

總的來說,通過PSLE考試後,有以下幾個升學去向:
1、直通車計劃
新加坡直通車課程是由新加坡教育部於2004年開辦的由中學直接升入初級學院的精英課程。新加坡教育部每年將選出小學結業統考分數最高的5%的學生參加該項課程.參加直通車課程的學生將不需要參加O水準會考而直接升入所屬初級學院。

一般來說,頂尖5%的學生可以參加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這些學生被認為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大學。所以會接受6年的課程(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中途不需要分心準備O水準考試,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A水準考試。
根據往年數據來看,90%的IP學生會進入大學,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意味著只要你參加了IP計劃,就相當於打開了新加坡公立大學的大門。
2、快捷班
除直通車IP之外,前50%左右的高分學生升入中學的快捷班(Express Stream ,4年),中四結束後進行O水準考試。
3、普通班
快捷班之後的20-25%的學生進入普通學術班(Normal Academic),在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合格後升入中五再參加O水準考試。成績優異的進入初級學院(JC ,相當於高中),大多數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或者直接工作。

4、普通工藝班
成績靠後的15-20%學生進入普通工藝班(Normal Technical),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極少數人可以通過N水準,然後再讀一年參加O水準考試。
5、重考/技術院校
還有一少部分學生PSLE成績太差,可以留級重考也可以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與此同時,新的等級計分系統,難免會出現比較多等級積分相同的學生。如果出現同分的情況,學額將按照以下情況分配。
1.身份:新加坡公民>新加坡綠卡>外國人。
2.學校選擇順序:將學校作為第一選擇的學生將會優先被選擇。
3. 抽籤:如果以上都相同,則需要通過抽籤決定。
先說國籍,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國際學生。
然後是學校選擇次序。也就是說,如果兩個學生的身份一樣,都是新加坡公民或者都是PR,同時也取得了相同的積分,而且還爭奪同一個學校的最後一個名額的話,那誰把這所中學的順序排到最前面,那這個學生就將會被優先錄取。
最後才是電腦抽籤。
不得不說,不管啥時候,公民或者PR身份都是通關法寶。也難怪那麼多家長為了孩子教育入籍新加坡或者讓孩子持有PR了。
還有另外一個選校時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高級華文。
如果你幫孩子選的學校是特選學校,那麼高華等級(分及格、優異、特優三個等級)將成為超越身份的優先因素。
學校首先看學生的PSLE總成績。但若多個學生有相同總成績時,特選學校就會看學生是否有修讀高級華文,而且高級華文成績等級越高越好。換言之,只要有修讀高級華文並考獲及格,該名學生的優先權會比沒有修讀高級華文的學生來得高。

總結一下,幾個影響擇校的考量因素:總成績>高華成績(適用於特選學校)>身份>選校順序>電腦抽籤(看運氣)。
家長們可得記牢了!
所以呢,根據上面的考量因素優先級原則,給孩子選校基本上可以按照這個步驟進行:
首先,將孩子的長處和興趣與學校進行匹配。在這一步,你需要列出孩子的特長、優勢;同時調研理想院校的課程、是否是特選學校、CCA等內容,然後用一個網站SchoolFinder進行初選;

然後,可以根據孩子的預估考試成績評估出三個理想院校;接下來,SchoolFinder裡面挑選出3個系統推薦的院校;
之後,參加所列學校的開放日活動(線上或線下),對院校進行更多了解;
最後,等PSLE成績公布後,確認選校清單,結合學校公布的截分點進行保底。
說到這,關於新加坡 PSLE 改革的問題基本也都交待清楚了。
無論何時,無論計分系統如何變化,在這個崇尚精英教育的國度里,在這個競爭愈加激烈的社會裡,PSLE成績或許不是全部,但不可否認的是:成績越好,選擇越多。

家長們其實不難理解教育部的良苦用心,只是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所以啊,還是要督促孩子努力學習。也祝願各位家長都能如願以償,讓孩子入讀理想的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