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DAY Youth Survey 2023調查顯示,76%的受訪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未來的孩子能夠獲得大學學位,69%的人認為,要想在新加坡取得成功,擁有學位仍然是必要的。
調查數據
這是新加坡《今日報》第三次調查,研究了年輕人對住房、大學學位的重要性、職業發展、藍領和白領工資差距以及公民參與的看法。今年的調查於8月進行,對1000名年齡在18歲至35歲之間的受訪者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受過高等教育、生活條件較好的年輕人更希望未來的孩子也能獲得學位,收入越高,支持獲取大學學位的比例越高:
家庭月收入在20,000新幣或以上的,95%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家庭月收入在15,000新幣至19,999新幣之間的,92%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擁有大學本科學位或更高學位的,86%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住在私人住宅中,82%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那些家庭條件一般或自己沒有學位的人對孩子的期望更低:
家庭月收入低於4,000新幣,68%希望孩子獲取學歷
受過中等或以下教育,65%希望孩子獲取學歷
擁有理工學院文憑或同等學歷的,57%希望孩子獲取學歷
對於在新加坡是否仍然需要學位才能走向成功,也有類似的結果,更富裕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認可學歷的價值:
家庭收入在20,000新元及以上,78%認同;
家庭收入在15,000新元至19,999新元之間,77%認同;
擁有學位或更高學位,73%認同;
ITE、A-Levels或同等學歷,62%認同
理工學院文憑或同等學歷,59%認同
家長觀念
理論上低收入家庭應該更重視大學教育,作為獲得社會流動性的一種方式,但是事實上,高收入家庭更容易負擔大學教育的費用,因此更傾向於期望他們的孩子攻讀學位。

大學教育越來越昂貴,低收入家庭更難負擔,這些家庭可能不得不更仔細地考慮大學教育是否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雖然新加坡越來越重視職業技能,比起學歷,在工作中的學習能力更加重要,但是在整個亞洲地區,即使價值觀正在緩慢轉變,大多數年輕人依然是在一個學業成績與成功息息相關的環境中長大,很難完全擺脫這一點。
新加坡大學就業率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及新躍社科大學聯合公布了畢業生就業調查。

本次共有75.8%的新加坡應屆大學畢業生參與了調查,數據顯示,去年有87.5%學生在畢業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比前年84%上升3.5個百分點。
數據統計,包括兼職和自由業工作在內,去年有93.8%的畢業生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比率略低於前年的94.4%。

其中,在12100名參與調查的積極求職者和已經受僱的畢業生中,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人從前年的84%增至去年的87.5%,是過去五年來的新高。2020年有69.8%,2019年則是81.7%,2018年為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