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你怎麼處理壞掉的手機、電器,或用完的電池呢?把它們和普通垃圾放一起吧,小時候學過電池污染的大家應該有點於心不安......
根據環境局的調查,新加坡每年製造多達6萬噸的電子垃圾,而約6成的公眾不知道怎麼循環這些垃圾。

新加坡最最最常見的電子垃圾包括像冰箱、洗衣機、手機、電腦、電池、電燈等。為了更妥善地處理這些電子垃圾,新加坡預計在2021年之前全面落實電子垃圾管理系統。
首先,電器零售商在送貨的時候,也得免費提供一對一電器回收服務,幫助消費者更方便地處理廢棄的電子垃圾。
其次,像戴爾(Dell)、蘋果,以及勁量(Energizer)這些電子產品製造商和進口商,得遵循「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負責回收市場上售賣的電子產品。而環境局也會為他們設定回收目標,把電子垃圾交給正規業者處理後再循環。

而為了確保電子產品回收、運輸和再循環的工作能順利進行,這些電子製造商和出口商也得聘用「製造商責任機構」,負責協調電子垃圾回收和再循環的工作,並向環境局彙報電子垃圾和再循環量,並制定相關的公眾教育和宣傳。
除了政府在極力改善電子垃圾回收,許多人也開始關注環保問題。例如,有一些宣揚環保的新加坡居民在面薄上開辦了一個叫「新加坡零廢棄生活」的頁面。他們貼心地為大家提供了新加坡電子垃圾回收處的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