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唐振輝10月15日在國會中宣布,政府將為體育領域業者和藝術文化機構推出援助措施,協助它們應對新冠帶來的衝擊。
新加坡政府將在早前撥出的5500萬新元的藝術文化堅韌配套中,為文化藝術機構提供一筆5萬新元或7萬5000新元的一次性營運津貼,數額將按機構大小而定。預計300家文化藝術機構將受益。

新加坡文化、社會與青年部長傅海燕於4月間在國會上,進一步宣布推出「數碼化提升基金」,以促進文化藝術和體育領域的數碼化,藝術理事會將為每個藝術文化項目提供高達2萬新元的資助。
新加坡政府也將在今年6月推出的2500萬新元援助體育領域的措施上,再撥出2500萬新元進一步支持體育業者。
新加坡政府的目標是支持超過200個文化藝術項目,為這個領域的自由工作者提供1000多個工作機會。
援助體育領域的新措施包括,從這個月到明年3月,為體育業者提供每個月大約25%的營運津貼,頂限1萬5000新元。預計150家業者將受惠。另一項措施是擴大現有計劃,讓私人學院和俱樂部在舉行結合線上線下的活動時可獲得資助。
體育業者接下來半年裡,每個月可獲得最高1萬5000新元的營運津貼,藝術文化機構則可獲得一次性最高7萬5000新元的營運津貼。
唐振輝說:
「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會為具有才華的主要領域提供援助。新加坡都意識到,如果新加坡在新冠大流行中,不經意地或在其他方面流失這些人才,新加坡需要許多年才能回到現狀。這將影響新加坡推廣新加坡文化、藝術和體育這幾個方面的努力。
希望獲津貼機構支持自由業者就業
唐振輝表示希望獲得津貼的機構能繼續為自由工作者提供就業機會。
唐振輝指出,文社青部過去幾個月來為藝術界提供各項援助,例如場地租用補貼、租金減免,以及資助藝術工作者提升數碼技能。
藝術文化堅韌配套提供超過1萬份就業與培訓機會,有近4000份面向自由工作者。此外,配套也為新加坡藝術工作者與團體的近1200個數碼計劃與節目提供資助。

國家藝術理會去年9月設立的藝術資源中心也繼續為自由工作者提供就業、培訓、法律諮詢等各方面的支援,已有約5000名自由工作者向資源中心註冊。
體會藝文和體育工作者給社會帶來價值
唐振輝呼籲新加坡公民繼續支持藝術團體和體育界。
新加坡文社青部也與民間團體一同開發線上線下節目。新加坡文化與藝術機構也將內容搬上SISTIC Live等數碼平台。

體育理事會也推出數碼平台,提供運動視頻,體育類的網上講座等等,讓新加坡公民能夠在家繼續健身運動。
新加坡官委議員何偉山10月9日在國會中的演講表達了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短期和長遠問題。
「 他說,加強版的僱傭補貼計劃,讓許多藝術團體的藝術家可以繼續維持生計,並讓人們欣賞到藝術表演在線上的無限可能。儘管如此,從事文化藝術的自由工作者的前途仍須受到關注,尤其是當中的年輕一代。
新加坡知道不能單靠經濟援助來支撐藝術、文化與體育領域,人們要能體會藝術、文化和體育工作者所能帶給社會的價值……新加坡人在這段期間藉由藝術、文化與體育鬆懈身心、提振士氣。這些領域的工作者現在也需要你們的支持。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
加強文化藝術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
「與新冠共處」是各領域必須面對的現實,疫後如何轉型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藝術文化領域在阻斷病毒期間面對了同樣的停工困境,但卻有不盡相同的轉型挑戰。

這些年來,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已形成了一種文化產業,對經濟領域作出巨大貢獻。協助這個領域渡過困境,新加坡政府責無旁貸。
「 「它也同時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許多國家都因此設法發展自己的文化,讓國民從中受惠,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強大的自豪感。」
新加坡在2000年推出的「文藝復興城市」計劃,就是發展新加坡藝術文化領域的核心計劃,也標誌著新加坡的發展從經濟建設提升到文化建設。
從開始每年撥出1000萬新元,到2004年增加到每年1200萬新元,政府將在未來三年每年撥出1550萬新元,加強發展藝術文化的力度。
文化藝術設施不只是硬體,它們與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品質攸關,新加坡公民親身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不能完全被數碼化的活動取代。
不管是音樂或是表演藝術,舞台上和舞台下的一種無形交流構成了現場的氣氛,所相互營造的共鳴、氣場甚至儀式感,是虛擬空間裡無法複製的。藝術工作者的水平也唯有通過現場演出才能不斷提升。

任何體育競賽更是如此,有現場觀眾的眾目睽睽、吶喊甚至噓聲,才能提高競技水平。
所以,新加坡不能只是滿足於線上觀眾的數據,而認為這就是文化藝術工作者「轉型」的方向。加強文化藝術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讓這個領域的工作者看到探索的可能和發展前途,新加坡的文化藝術水平才能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