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加坡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一項最新教育素質全球排名中,名列榜首。這項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教育排行榜的前五名都是亞洲國家和地區,表現超越歐美國家。

這份報告根據76個國家15歲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測驗成績綜合統計出排名。
排在前五名的國家和地區是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英國排在第20名,美國排在第28名。非洲國家南非和加納排在最後兩名。

這是OECD首次對教育素質做全球性比較。與OECD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相比,這項排名覆蓋範圍更大,而且將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放在同一標準之下比較。
OECD表示,排名統計主要反映教育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報告指,教育水平可強有力地預測國家長遠所能製造的財富。不良的教育政策和執行情況讓很多國家處於一種「相當於長期經濟衰退」的狀態。
OECD教育主管安德烈亞·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說,排名的用意是讓更多國家,不論貧富,都能比較自己與世界領先國家之間的差距,從而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弱點,並了解提升學校教育素質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長遠經濟利益。

他指出,排名最高的新加坡在上世紀60年代的文盲率很高,而新加坡所取得的成績顯示教育對發展的作用有多大。
他說:「如果走進一個亞洲國家的教室,你會發現教師期望班上每一名學生都成功。那裡要求嚴格,並且精力集中,很有連貫和條理性。這些國家也善於吸引最好的教師指導最具挑戰性的班級,因此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被最優秀的教師教導。」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政策與領袖學部副教授陳英泰說,本地學校一直把數學和科學列為主要科目,而且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重要的數學和科學概念。教師也不斷更新和提升專業知識和教學法,這些是新加坡名列前茅的主要因素。
他還指出,排名只是凸顯成功教育體制的指標之一。除了出色的數學和科學成績,新加坡良好的教育制度也體現在非學術方面,如著重好公民教育、團隊精神、跨文化能力等。
此外,報告顯示,英國每五名青少年就有一人在離開學校時未完成基本教育,降低這一比率可為英國經濟帶來無法想像的收益。美國在基礎教育方面表現不佳,排在較發達歐洲國家之後,且落後于越南。排名也顯示瑞典的退步,反映其教育體系存在嚴重問題。
報告指,假如加納的所有15歲青少年都能掌握基本技能,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在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比現在增長38倍。
教育部長王瑞傑對新加坡學生在這次排名中的優異表現感到欣慰,他昨天出席活動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要歸功於學生和教師的努力,及家長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這個成績做為良好基礎,繼續栽培學生的未來技能。這些21世紀技能包括想像力、創意、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及如何與他人共事等」。他也希望家長和僱主與教育部合作,助學生掌握這些技能,為將來做好準備。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對於個人和整個國家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新加坡正在用超前的全球教育質量影響著世界。未來,獅城留學必將趨於高態勢增長,而學生能夠深處全球最佳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必將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