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將逐步取消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的年中考試,學校不能以計分測驗替代年中考試。個別科目在每個學期,計分測驗不能超過一個,這將從2024年入學的學生開始。
學生不用備考,可把省下的時間用於參與和體驗更深入和多樣的學習體驗,中小學從今年開始取消所有年級的年中考試。如今取消初院和勵仁高中的年中考試,學生能更順暢地從中小學過渡到初院或勵仁高中,並且可以鼓勵人們轉變觀念,不再過度強調考試和學業成績。

A水準課程及升大學計分方式調整
從2026年起,報讀新加坡本地大學時,只有三科H2水平的科目以及理解與寫作會算入大學入學分,滿分是70分。第四科知識性科目,即使是H1水平,不再計入大學入學分,除非能提高考生的入學分,才會做技術性換算,但滿分仍維持在70分,這項調整將從2024年的初院一年級和勵仁高中二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為了降低對學業成績的過度重視,並騰出更多時間讓學生探索學習樂趣,A水準專題作業將不再計分,四科必修知識性科目中,只有三科高級主修水平(H2)科目的成績會計入大學入學分。更新版的A水準課程與大學入學分(University Admission Score)計算方式,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21世紀技能。
新加坡教育部上一次對A水準課程進行改革是在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近年來逐步減少課程內容,讓學生能夠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培養其他技能。
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學生得修讀四科知識性科目(content-based subject),當中至少三門是主修(H2)水平的科目,另一門可以是副修(H1)科。從2026年起,報讀新加坡本地大學時,只有三科H2水平的科目以及理解與寫作(General Paper)會算入大學入學分,滿分是70分。第四科知識性科目,即使是H1水平,不再計入大學入學分,除非能提高考生的入學分,才會做技術性換算,但滿分仍維持在70分。
目前,大學入學分是以三科H2、理解與寫作、一科H1以及專題作業(Project Work)的成績來計算,滿分是90分。這項調整將允許學生根據興趣選擇他們的第四科,不必只選擇他們可得分高的科目,讓他們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為了鼓勵學生選擇感興趣的領域發揮創造力,而不是被成績牽絆,專題作業僅批為及格或不及格(Pass/Fail),不會計入大學入學分。學生只需及格就可申請大學,目前有約98%的學生在專題作業考獲A或B。這些更改也意味著理解與寫作將從2024年起成為必修課,讓所有學生通過研究本地、區域和全球的時事和當代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力、創意思維等21世紀技能。
目前,學生可在理解與寫作和知識探索(Knowledge and Inquiry)之間選擇。課程更新後,知識探索不能取代理解與寫作,它繼續作為一個知識性科目,但會是一個對比科目(contrasting subject),即理科生可選修它,探索某方面的人文知識,或文科生選修它,探索某方面的數理知識。在2022年A水準會考中,只有約100名學生選修知識探索。

教育部將擴大理工學院預科班招生範圍
此外,新加坡教育部將擴大理工學院預科班的招生範圍,從2028學年開始,更多的學生將有機會報讀為期一年的預科班。
為了讓更多學生受益於預科班,招生範圍將擴大到修讀G3科目或G3和G2混合科目的學生。目前,預科班僅開放給符合條件的普通學術源流學生。隨著這一變化,每年接受的學生人數可能會從現在的1700人左右增加到2600人。預科班的錄取標準將保持不變,以確保學生繼續具備應對預科班嚴格要求的基礎知識。
此外,現在收生後學生是直接被錄取到特定文憑課程,但教育部將從2026年起,把被錄取的學生分派到更廣泛的類別,如科學和人文、藝術、媒體及商業,然後學生在完成預科課程後,再選擇相關類別中的特定文憑課程。
學生將有更多時間做出明智的選擇,理工學院也可以更好地將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與具體的文憑課程進行配對,這也是目前理工學院通識課程(Common Entry Programmes)所採用的方法。
另外,新加坡教育部將檢討理工學院一年級的招生情況。例如,目前學生必須修讀五個G3科目,才有資格報讀理工學院一年級。在全面科目編班制下,有些學生可能會選修G2水平的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