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成為新加坡人:新加坡的移民融入輔導措施

2021年07月3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土地面積僅724.4平方公里,人口約570萬,是東南亞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無論是語言、文化、經濟或居住條件,都對外界有巨大的吸引力。與許多國家一樣,新加坡近年來也面臨著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問題。為避免因勞動力不足而導致經濟發展衰退,2000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大幅放開移民限制,並出台多種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人才移民當地。

新加坡是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其移民政策主要是為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並且隨著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即時調整。

2020年8月9日,新加坡國慶日慶典活動上的傳統項目:空軍直升機攜國旗環島飛行。

什麼人可移民新加坡

新加坡負責移民事務的機構是新加坡移民局和新加坡人力部。它們為有意願到新加坡發展的專業人士或學生提供諮詢服務,也經常在海外舉辦招聘巡展、宣講會、系列演講和行業聚會等各類活動,廣招國際人才。

目前,移民新加坡主要有四種方法:技術移民、留學移民、創業移民及投資移民。

技術移民主要針對專業技術人才或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士。如果獲得新加坡當地公司聘用及發出的工作簽證,便可以憑藉有效工作簽證向移民局申請永久居留權。

留學移民適用於在當地就讀的留學生,符合一定條件(在新加坡居住兩年或以上、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通過一項新加坡國家級考試)便可申請永久居民身份。

創業移民則需要在當地註冊一家公司,並以企業家、創新者或者投資者身份申請。申請人需年滿21歲,持有公司至少30%股份及公司必須是註冊時間不足六個月的新公司。但是諸如咖啡店、中藥房、就業中介公司等則不符合申請創業移民的資格。如果是企業家,創業的公司最好獲得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創業投資人或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天使投資人至少十萬新元的投資額度,並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或商業網絡;如果是創業者,新創的公司最好與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合作研究或者公司在認可機構中獲得智慧財產權或者在相關行業擁有出色的技術和知識;如果是投資者,最好未來有計劃大額投資新加坡公司及有創立大規模公司的經驗或八年以上在大公司擔任高層的經驗或擁有豐富的投資記錄。

新加坡移民局設立了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海外人士通過在新加坡投資可取得永久居留權。申請人需投資至少250萬新元(1250萬人民幣)在新加坡開設新公司或擴充現有業務。投資年限在五年以上,年營業額達到一定的規模。如果公司屬於私人擁有,必須持有三成以上的股權。

達到這些條件後,申請成為當地公民,首先要取得新加坡長期居留簽證(包括學生簽證、工作簽證等),取得長期居留權後再需轉為永久居留權,在取得永久居留權並滿足居留條件後,可申請成為新加坡公民。

總結來看,要加入新加坡國籍需滿足以下條件:年齡在21歲以上,需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權至少兩年;或者與新加坡公民結婚兩年或以上並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權至少兩年;或者是新加坡公民所生或合法領養的21歲以下未婚子女;如果是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的留學生,在當地居住滿三年(其中至少一年為永久居民),並通過一項新加坡國家級考試;或者是新加坡公民持有永久居留權的年老父母。滿足這些條件後,就可以申請加入新加坡國籍。

移民局處理永久居留申請時會考慮各種因素,包括本人的經濟貢獻、資格、年齡、家庭狀況和居住時間,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申請成功,被拒的比率相當高。合格與否的尺度掌握在移民局手中,該局會根據每年的人口政策及時調整門檻的高低程度。

新加坡的移民融入輔導

移民輔導是新加坡移民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接納海外人士加入新加坡國籍後,新加坡政府還需要對這些新移民進行輔導,讓他們儘快融入新加坡社會,認同新加坡國籍身份。

整體移民政策規劃,由直屬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的國家人口委員會下的國籍與人口策劃署負責,該機構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潛在移民制訂計劃,吸引並協助他們到新加坡發展,並達到最終能申請成為新加坡公民的目標。

新加坡的移民輔導以種族和諧為主軸,重在解決外來移民文化差異,促進融合併增強移民對新加坡的歸屬感。在實際執行中,是由政府提供政策諮詢和相應規範,輔以舉辦各類相關活動。由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成立的非政府組織人民協會(PA)及其下的社區發展協會(CDC)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人民協會與社區發展協會在新加坡扮演著種族和諧與社會凝聚最重要的角色。人民協會是人民行動黨於1960年為促進種族和諧與社會凝聚力而成立的,下面設有五個社區發展協會,並在新加坡各地設置了約1800個基層組織,為不同種族、宗教、語言的民眾提供服務。

它們針對新移民的主要計劃與活動如下:

一是設立「國民融合主導員」(INC)。自2007年開始,人民協會設立了700名國民融合主導員,作為負責消除種族隔閡與促進社會融合的基層領導者。他們通過挨家挨戶的家訪,邀請新移民參與社區活動,以幫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同時幫助當地人與新移民建立感情。

二是開展「准公民國家體驗之旅」,以半天的學習之旅,向新移民灌輸新加坡的國家價值觀並促進地方社群的融合,行程包括參訪社區俱樂部與新加坡國會等地方。

三是舉行「公民身份慶祝典禮」。這種典禮由人民協會輪流在各選區定期舉辦,在典禮上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頒發公民證書,並提供一個新移民與「國民融合主導員」交流的平台,介紹各項相關活動與服務,鼓勵新移民參與。

四是實行「融合計劃」,通過一系列參訪活動幫助新移民了解新加坡歷史、傳統與文化,如開展以多元種族和宗教為主題的「新加坡和諧之旅」、參觀國家博物館、參訪以多媒體呈現新加坡歷史文化等的「發現新加坡」中心、參觀陸軍基地與軍事博物館等。

五是發揮民間社團的作用。新加坡各地宗鄉會館(如福建會館、廣東會館等)或各國僑民組織在協助新移民融入當地生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新加坡中國留學生總會、新加坡日本人會、新加坡韓國人會、印度人俱樂部,等等。

新加坡政府對移民問題充滿緊迫感。對於少子化、老齡化的擔憂,反映在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鼓勵生育,以及與鄰近國家的人才爭奪戰上。為避免因勞動力不足而導致經濟發展衰退,2000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大幅放開移民限制。然而,大量移民的湧入所造成的隱憂事實上已經浮現出來,例如族群矛盾、就業競爭、貧富分化、治安環境等問題。儘管新加坡政府做了許多努力,但是移民與本地居民畢竟在文化、價值、生活習慣上存在一定差異,因而融合需要有一段磨合期。而政府的入籍教育和促進新移民融合的措施至少可起到幫助當地人與新移民、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新移民之間彼此尊重、友好相處的作用。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