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能力(Leadership)也稱為領導力,
是個人或是組織帶領其他
個人、團隊或是整個組織的能力,
是社會學中的一個研究領域,
也是實務技能。

新加坡每一所學校的校訓幾乎都強調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
比如新加坡萊佛士初級學院的教育宗旨是:培育具有「以服務來領導,以領導來服務」的思想者、領導者和先驅者品格的學生。
而在中國,我們很少能看到這樣的辦學理念,甚至很多學校在辦學理念的一頁中僅僅列舉學校在各項競賽中的成績和高考狀元榜,完全不提學生能力的培養。

留學生們接觸到的很多新加坡學生,都有非凡的領導能力——做事果斷,可以和任何類型的人接觸交流,接到任務後能夠快速劃分區域,列出計劃,然後分配工作,活動組織井井有條。
1
新加坡學生
天生都有領導能力嗎?
對於領導能力的普遍認識是:
這一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
雖然有些領導的個人魅力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通常來講,人們都需要機會來激發、鍛鍊個人的領導能力。而在人的成長和能力鍛鍊中,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學校里的
學生會和社團組織。
新加坡的學校有很多學生組織,給學生提供發揮領導才幹的機會。每個學校都有學生會,每年學生們競選上崗,然後組織學校大大小小的活動,譬如「校園開放日」、「國慶節慶祝」等等。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學校,無論優劣,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社團。
這些社團存在的最初級目的,是給學生髮展課餘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修養,同時也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隨著社團活動的不斷正規化,社團的規模不斷擴大。

(圖片來源:Raffles Girls' School)
學生們每年投票選出值得信賴的領導者,來做社團的主席、隊長,以及執委會的各個委員。
學校對社團活動的管理基本採取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每個社團的負責老師只起監督作用。活動計劃書的起草、具體的安排、組織等,都是由執委會成員完成的,然後交給老師、指導專家或者教練批改、修改。

當然,學生年紀越小,老師的職責就越大,管理的範圍也就越廣。
不過到了初級學院,老師對社團的管理已經基本放手。完全由學生去發揮了。新加坡學生從小在這種體制下鍛鍊,領導能力強也就不令人驚奇了。
除了在學生組織和社團里擔任領導職位外,學生在各種課外活動中也能充分鍛鍊自己的領導能力。
譬如說,學校的戶外活動社團就有意讓更多的學生在探險中擔任領導,領隊要照顧全隊人的身體狀況,還要在大家都泄氣的時候鼓舞士氣。
這種機會,給予更多學生領導的機會,並學會如何將隊員團結起來,向共同的目標挺進。

CCA
在新加坡,社團活動被稱為CCA(Co Curricular Activities),每個學生都必須選擇一項參加,並會記錄總成績。
cca有籃球、曲棍球、舞蹈、樂團等,基本滿足了每個學生的興趣。
3
學生說
新加坡和中國的差異:
每年,我們都有至少一次的外出野營。
我們會離開父母,和同學、老師們一起生活幾天。期間,我們會參加一系列活動,鍛鍊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同學之間都凝聚力。我個人很喜歡野營活動,儘管住宿和飲食條件都沒有家裡舒適,但我有了許多第一次的體驗,讓我興奮不已。
相比之下,中國組織的此類活動就比較單調,大多是去某個景點出遊一天,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統一行動。但這樣也更加安全與輕鬆,家長們也更放心。
同時比起新加坡,中國的活動拓展課輕鬆得多,基本就是放鬆,臨近大考時也會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