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賭街」事件引發關注!
甚至遷出了所謂的海外幫派...

事出有因!
上周三(24日),新加坡警察部隊在一項針對有組織犯罪團伙(Organised Criminal Group,簡稱OCG)展開雷厲取締行動中,搗毀涉及幫派和經營非法賭檔和其他非法活動的有組織犯罪團伙。
刑事偵查局、警察情報局、特別行動指揮處、勿洛警署、金文泰警署和東陵警署的警員,在芽籠、盛港、勿洛、宏茂橋等10多個地點同步展開突擊行動,逮捕了66名年齡介於17歲至63歲的嫌犯,起獲42萬8720元的現金、首飾、手錶、手機和賭博用具。
新加坡警方也凍結嫌犯的銀行戶頭,以防他們轉移犯案所得的收益。
如此雷霆手段的導火索,就是公眾一直反應芽籠「賭街」死灰復燃...

據說,芽籠「賭街」是由主要幾個街頭黨幫派合作一起經營,某個幫派被拔起,其他幫派會跟著接手。
新加坡警方調查顯示:
新加坡地下幫派主要由組織鬆散的街頭黨組成,他們借用傳統私會黨堂號,但與組織嚴謹的傳統私會黨又截然不同。
這裡面還真有故事!
據知情人講訴:
二戰後,全球很多黑幫開始經營現代化,形成政商勾結的黑金機構;不過新加坡私會黨無政治護航,走不出草根中下層格局,主要由撈偏門非法分子組成,幕後金主往往是小販或商人。
不過,也有不少街頭黨掛上當年私會黨堂口的「字頭」,一些「不怕死」的中生代流氓招募年輕新血,公然亮出堂號,行事日漸張揚。一些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也染指新加坡偏門市場,與新加坡歹仔搶一杯羹。
隨後,就誕生了令黑幫聞風喪膽的刑事法(臨時條款)(俗稱「55條款」)
允許警方在未經審訊下逮捕危害公眾安全者,在上世紀70年代全盛時期捉了600多人,把各大堂口老大一網抓進樟宜監獄,有的一關就是10年,令私會黨由盛轉衰。
據說,這些老大們在監牢10年鐵窗朝夕相處,意外促成各「字頭」跨黨派合作。以前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生意,現在是賺錢第一,賭馬賭球賭場吊花場阿窿生意,不分『字頭』大家分。
如今私會黨已成鬆散街頭組織,各派搞合作撈偏門,少了衝突和火併。

也有消息稱——
隨著獅城人口全球化,街頭黨也出現海外幫紮根本土的現象,一小撮害群之馬「擇木而棲」,加入本地街頭黨,成為本地歹仔中堅分子,還進行了分羹:
越南幫:偷賣私菸、安排越南女到夜店「賣笑」;
中國幫:開非法賭檔,有的歡迎本地人聚賭,有的只讓老鄉搏殺;
馬國幫:有的在芽籠當皮條客、馬夫,有的當阿窿跑腿。

地下幫派如此活躍,怎能不殺殺其囂張的氣焰...
所以就有了這次集中的嚴打!
目前,芽籠14、16及18巷一帶,發現原本是賭檔聚集的後巷「人去樓空」,尤其有芽籠「賭街」之名的16巷賭檔罕見地「平靜」,不時還有警車巡邏!
坊間傳幕後某幫派已遭連根拔起...
不過,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干」。
綜合各方消息,「賭街」預料沉寂一陣後,相信又會繼續上演「貓捉老鼠」戲碼。撈偏門賺快錢的亡命之徒,遲早繼續重開賭桌,新加坡警方也將繼續根據情報,「見一個捉一個」。
當然,大眾的力量才是打擊的根本,要及時給警方提供信息,才能讓地下幫派無處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