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在全球屬於領先地位,體系頗為複雜,政府極其重視,教育開支約占國家財政支出的16%左右。教育部負責公立學校的建設和管理,也對私立學校進行監督。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必須入學,違反這一規定的父母將會被起訴。自1987年開始,主要教學用語為英語,但大部分學校開設也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等母語課程。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顯示,新加坡在教育方面名列前茅。在2020年1月,全球國際文憑考試,滿分得主有一半是新加坡學生。
- PART.1 -
歷史

圖一:20世紀初新加坡學校
來源:The Online Citizen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新加坡學生被迫休學,導致戰後大量適齡兒童無法復學。1947年殖民政府推出了十年教育計劃,政府開始較多的干預教育建立綜合教育體系為自治做準備。50-60年代,新加坡開始發展經濟,對受過教育的勞動力需求急速上升,而且教育也對提高國家認同感有推動作用。政府開始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並在60年代正式開始推行雙語教育,讓適齡兒童不分種族背景都能有機會接受教育。 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經濟開始快速增長,教育開始側重點開始從量到質。根據學生各自的學術特長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期間政府創辦了職業教育學校,將普通源學生繼續細分為普通學術和普通工藝兩個不同源,設立高才班計劃選拔高精尖人才。1997年之後,新加坡教育開始朝因材施教方向發展,學校教育更加多樣化在課程設計上有更多的自主權。
- PART.2 -
學校學制

圖二:新加坡教育系統總覽 來源:MOE 在新加坡一般孩子3歲左右就可入讀幼稚園。學校一年分為兩個學期。通常第一學期從一月開始五月結束,第二個學期從七月開始十一月結束。小學為六年制,中學取決於源流為4-6年不等。中學畢業後升入初院,理工學院或者工藝教育學院學制2-3年。如下表: 年級 年限 幼稚園/幼兒園 2-3年 小學 6年 中學 4年(快捷源) 5年(普通源) 6年(直通車) 工藝教育,初院,理工學院 2-3年 大學 3-5年 表一:新加坡學校學制
- PART.3 -
幼兒園

圖三:幼兒園授課 來源:CNA
在新加坡幼兒園學制提供最多三年的教育(託兒所,K1,K2),幼兒園主要為學生提供與他人相處的機會從而為小學做好準備。學校教學活動包括語言學習、數學、社會能力、遊戲、音樂等等。這個階段學生通常學習兩種語言——英語和母語。幼兒園分公立和私立兩種。全島有超過兩百家私人註冊幼兒園,另外行動黨旗下的基金會運營大概370家幼兒園。每個月學費如下圖所示:
公立 $160(公民) $320(PR) 私立 $1500 ~ $2500不等
表二:幼兒園學費
- PART.4 -
小學

圖四:小學授課 來源:Today 小學教育採用的是六年制,前四年為基礎教育,後兩年為定向階段。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主要學習英語、母語、數學以及科學,其中科學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除此之外學校也開設公民道德教育、美術、音樂、社會和體育等課程。英語為除母語外其他科目的主要教學語言。因此,英語能力對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除英語外,從小一開始所有學生都需要選讀一門母語課以便在將來更好地在全球競爭中抓住機會。定向階段也就是小四學年結束,學校會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其進行重新分班。從小五開始不同層級的學生所修的學科難度會將依次遞增,比如母語課就有高級、標準和基礎三個等級。 經過六年學習之後,學生將會參加小六會考(PSLE),然後根據考試成績報考中學。學生也可以參加中學的直接招生計劃,學校將根據學生的特長來選拔人才,這部分學生無法自主選擇學校。 分類 學費 公民 $0 PR $180 國際學生(東協國家) $440 國際學生(其他) $700
表三:小學每月學費
- PART.5 -
高才班計劃
由教育部在1984年正式提出並實行,目的是為了挑選具有高階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學生進行培養。有九間學校參加了這一計劃:英華學校、公教中學、恆力小學、南華小學、南洋小學、樂賽學校、道南學校、聖希爾達小學和萊佛士女子小學。不過這一計劃在2008終止,由於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參加直通車計劃。而後改以學校高才教育形式繼續進行。參加這一計劃的學生將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一連串的考試,前1%的學生將最終入選。不過即使入選這些學生也依然參加小六會考。
本文在這告一段落,下一篇將介紹新加坡的中學、職業教育以及初院。

昨天政府宣布5月12日部分行業可以復工了~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