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月亮不一定比國內圓,不盲目跟從
筆者的碎碎念:疫情不結束任何假期都等同於休了個寂寞,這種「無效」假期不知何時是頭。希望疫情能夠早點結束,不用總是夢回2019。 言歸正傳,本期內容會剖析去新加坡留學的優劣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當然如前所述,是否出國留學這種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概而論。 首先來看一下亞洲國家2022年學校排名:

由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英國國際教育市場諮詢)發布的排行榜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認可,從亞洲學校排名中可以看出,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分別占據第一與第三位置,含金量高。而國內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均有上榜,國內的教育資源與質量並不遜色於國外。 那有必要選擇出國留學嗎?筆者這裡的觀點是如果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選擇出國更佳,Why?

第一,關係 就是你理解的那個意思,關係不僅在國內很重要,在新加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大量的國內移民將那一套同樣搬了過去,就很優秀)。除了職場這種利益比較重的環境外,筆者更建議在學校里打好基礎。在校園內憑藉自身的能力與魅力,更容易得到外國朋友的友誼(沒有利益關係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友誼還是很穩固的)。這樣有什麼優勢呢?舉個簡單的小例子,韓式和日式的服裝、日用品、寵物用品在國內屬於低檔奢侈品,經常有價無市。而有個異國好友那就能很方便獲取到這些。往大了講,能吃留學飯的家庭一般都屬於中高端人群(筆者同期里就有一位異國公主,天天吃飯出行都有團隊記錄日常),這類人群回國後一般都會拉扯出一片產業,有當年同窗的友誼在,很容易就能產生1+1>2的商務合作來。 有讀者可能會疑惑,國內無法做到這些嗎?國內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國內的資源有限且內卷極為嚴重,所以有國外資源在這方面天然有優勢。

第二,眼界 很多送子女出國的父母都是被這一點打動,眼界的優勢在國內慢慢也開始被重視起來,「格局打開一點」,相信大家最近都經常聽到。留學在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去適應當地的生活,見識先進的管理體系與城市建設,與各行業頂尖的人才交流(疫情前新加坡經常承辦各種國際峰會)。體驗多元的文化,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國外家庭能提供的幫助不會太多),並培養出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心態。順帶一說,在新加坡能經常碰到各種明星,當你吃個飯都能看到隔壁坐著周董的時候,估摸著也就可以做到「平常心」了。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不外如是。

第三,移民 新加坡的護照已榮升為世界第二護照,182個國家對新加坡護照實行免簽政策。(世界第一護照為日本,共183個國家對日本護照免簽)移民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在新加坡完成高等教育。雖然移民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不過每年選擇移民的人數也同樣居高不下,新加坡的醫療水平、教育質量、社會環境、完善的薪酬體系,相較國內的高收入等等,都吸引著人才外流。

第四,語言 語言的學習確實是需要環境才能更快提升的,不論是選擇回國還是留在新加坡,流暢的英文都是加分項。而在新加坡你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場合去使用社交英文。與馬來、印度、日本等口音極重國家的外國友人交流,試問連這些這些極埠音的英文都能聽懂,那還有什麼能難倒你呢?另外國內很多優秀大型跨國企業都是需要外語支持的,這是除了文憑外另一個敲門磚。

第五,職場 新加坡的職場環境比之國內更加優越,沒有「996」福報,超過每周44小時工時會有1.5倍加班費,每天工作時間限12小時,且每月加班時間上限為72小時;每年7天帶薪假期與每年60天的帶薪病假,女性16周的帶薪產假與男性2周的陪產假,孩子不到7歲前每年還有額外的6天帶薪育兒假等。遠離國內卷王,享受work-life balance! 留學的優勢主要在這幾點,那麼劣勢在哪裡呢?
一、落差 這裡特指留學甚至在坡工作過一段時間後回國的小夥伴。很多會發現除了一線城市與沿海地區,其他地區的薪酬待遇、組織架構,就業期待等等方面不如新加坡。甚至同崗位獲得的薪酬不算匯率光看數值都比不上坡。這樣的情況下回到國內就很容易感受到巨大的落差感,甚至筆者的一位朋友在近期好不容易回國的情況下再次選擇了去坡。
二、環境 職場環境大環境的「卷」是其一,保護勞動者的法律落實不到位,欠薪、無加班費、無法有效制裁不法資本等等情況是其二,筆者親身經歷過討薪,打贏官司輸了錢這類情況,什麼意思呢?就是官司打贏了,但是法院執行時告訴你公司名下無可執行資產,最終給予法人一個限高,此事就不了了之。國外呢?欠薪一個月公司老闆已經在牢里籌錢了,區別非常大會讓很多新加坡回國的打工族無法接受。
三、成本 拋開成本談其他都是假的,沒有留學津貼的情況下私立學校留學生家庭需要負擔每年約20萬的留學成本,公立學校可以打工與申請補貼來減少這個開支。

去新加坡留學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留學後會選擇回國,那麼一定要優先選擇幾個公立學校,因為私立學校畢業在國內大多不被教育部認可!這點非常重要!不要相信機構吹噓的私立學校畢業在國外或國內都很好找工作的說法。另外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和國內一樣,冷門專業畢業同樣就業難,除非在學校內就展示出非同一般的天賦與能力,被企業提前錄取或學校導師寫推薦信。選擇合適的專業,再挑選學校,才是正確做法。以下為新加坡公立學校: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屬於世界頂尖的綜合型大學,亞洲大學中排名第1,在世界大學中位列第11位,共設有17所學院,3個校區。在工程、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研究領域享有盛名。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工科與商科並重,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性陶瓷等方面比較優異。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同為研究密集型大學,強勢專業是人工智慧,位於全球第13名;計算機專業位於全球第55名,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高於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與美國麻省理工深度合作,學校教職工由麻省理工代為面試、招聘,所有教職工在授課之前會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1年的培訓。該校在通信領域、計算機工程領域和工程教育方面均排名世界前列。

新加坡理工大學(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要側重應用型學科,包括基礎設施保全工程、資訊通訊工程和會計學。該校主要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聯合辦學,以理工學院畢業生為招生對象。

新躍社科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重點為社會科學領域培養專項人才,並延續以前為工作人士提供終生學習的定位。
申請新加坡公立學校還會有各種獎學金與補助津貼,零零總總超過500餘項,這裡就不一一討論了。根據申請人背景,申請學校及政策不同,發放的數額均不相同。
如果公立學校進不去,但是又在各種理由下想要出國去私立學校感受一番的小夥伴需知曉,新加坡私立學校「寬進嚴出」,想要申請入學相對容易,但是想要矇混畢業很難。每個學校都嚴格執行英文授課,且都會有一個出勤率考核,如果學生出勤率不達標或連續成績不合格,會面臨遣送回國的尷尬局面。
新加坡的私立大學如果同樣用QS世界大學排名來比較,結果如下:

PSB學院借勢合作大學(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在排名中躍升214位,王牌專業為傳媒

科延大學位居世界大學排名250位,強勢專業為供應鏈與管理

詹姆斯庫克大學位列369位,屬於研究型大學,核心專業為心理學、水產環境學等

新加坡Kaplan的合作大學莫多克大學在591-600名之間,核心專業為金融。
若非選私立學校不可,那就選擇私立學校里最好的專業吧!
寫在最後,社會是很現實的,當你憑藉自身努力考上名校的時候起,便已經成功了一小半;一個好的專業領域則可以讓後續就業時能有更寬泛的選擇。若是就讀的私立院校也不用妄自菲薄,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努力,一時的得失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要沒有失去向上的動力,就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