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加坡留學
自從2020年疫情開始,很多來諮詢新加坡留學的家長會問到的一些問題,計劃著的出國留學咋辦好?現在出合適嗎?疫情還嚴重嘛?我還能去新加坡留學嘛?那不如讓數據告訴我們答案,是不是很多人因為疫情而放棄了出國留學呢?
根據2021年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聯合115個機構,發布的《後疫情時代,國際學生對於高等教育的新期待》最新報告顯示,由於疫情的原因,54%的受訪者選擇推遲留學計劃,12%的受訪者選擇改變自己的留學目的地,而僅有6%的受訪者決定放棄留學計劃。
大多同學都是選擇了推遲0.5-1年或者更換留學國家,而並沒有因為疫情選擇放棄留學。
因此,回到上面那些問題「疫情還嚴重嘛?我還能去新加坡留學嘛」,中新老師的建議是「在疫情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儘量選擇防疫措施嚴格、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並且提前考慮好自身情況,充分了解當地的疫情形勢與留學政策。在實現自己留學願望的同時,也保障好自身安全、讓家人放心。」

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一直被譽為「世界最安全國家」,留學安全指數高、社會安定,犯罪率低,因此成了後疫情時代出國留學的首選之地。然而新加坡的優勢僅限於此嗎?從教育角度分析,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英文,因此院校全部採用英文授課,教育質量也在全球首屈一指,文憑獲得世界認可。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 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NTU) 更是一直名列世界前20,亞洲第一第二位。
相比於英美澳國家,新加坡留學的性價比就更為明顯,留學生學費和生活費平均一年在20萬人民幣左右。入讀公立學府還有機會申請到高額獎學金及 50% - 80% 的助學金。
2022新加坡入境政策

圖片來源:網絡
自2022年4月26日起,入境新加坡且完全接種疫苗的遊客將不再需要進行任何行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核酸檢測。
完全接種新冠疫苗的旅客,疫苗接種須符合新加坡政府認可的種類,規定劑數以及劑數最低間隔期。
若是在接種疫苗前就已康復的新冠旅客,須在確診新冠至少28天之後接種一劑上述任何一種疫苗,且必須出示證明。
如未能滿足上述條件,旅客在入境新加坡時將不被視為「完成新冠疫苗接種」。
完成疫苗接種者入境流程
(1)持有有效期至少六個月的護照
(2)提供疫苗接種記錄表
(3)抵達前3天填寫SG入境卡
填寫SG入境卡:SGAC是旅行和健康詳細信息的簡單聲明。
完成SGAC後,將收到電子郵件確認,須出示該確認函,以便進行登機檢查。
(4)獲取IPA(In-PrincipleApproval)批准:
在課程開始前至少4個星期使用電子服務在線提交您的新/續簽准學生證申請。
當student pass申請成功後,會收到以郵件形式發出的IPA Letter。IPA Letter是移民廳批准的入境證明(即簽證)。
(5)入境檢查:
抵達新加坡後,通過SGAC中指定的電子郵件地址簽發電子通行證(即訪問通行證),說明授予的逗留期限。護照將不再蓋章。
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入境流程
(1)要在出發前2天內進行核酸檢測,並獲得陰性結果的測試報告副本。
(2)進行行前7天居家隔離,且隔離的地點提供證明。
(3)居家隔離7天內(不包括最後48小時),有一次PCR檢測。
(4)其他流程則與完全疫苗接種者相同。
重要文件
(1)護照原件(有效期大於 6 個月)
有效的 IPA 簽證信 + 有效期內的核酸檢測證明 + 英文版的疫苗接種憑證 / 疫苗豁免信(如需)+ SGAC 的 acknowledgement 的郵件(列印件 / 出示手機郵件均可)
(2)學校錄取通知書
(3)申請院校學生合同(私立院校)
(4)學術材料:學歷證明原件及英文翻譯件、成績單原件及英文翻譯件、學歷 / 成績單公證書原件(私立院校)、語言成績單原件等
(5)出生公證書(私立院校)
(6)經濟證明文件:學費繳納或押金繳納證明(視情況而定)、父母 / 本人收入證明(私立院校)、存款證明(私立院校)等
(7)個人護照型照片 8 張
溫馨提示:
1. 護照原件、IPA 信、核酸檢測證明、疫苗接種憑證 / 疫苗豁免信、學校錄取通知書等需要隨身攜帶,不可以託運進行李箱。
2. 若遺失護照應立即向當地警方報案,辦理遺失證明後到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補辦。如果開立了匯票、信用卡,請記下有關號碼,一旦遺失可以馬上通知銀行。
3. 文件備份:所有重要文件,建議複印兩套備份留底,以防萬一。一份自帶,一份留在中國親屬手中以防不時之需。
政策隨時可能調整,請以官網最新信息為準。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不少中國家長因考慮到中國嚴格邊境管控措施等原因,決定把孩子送出國念書,新加坡也成為留學熱門地點。
小編認為新加坡目前在亞洲已是中國中產家庭和富裕家庭讓孩子留學的首選國家之一。隨著中國教育政策的改革,如「雙減」政策和中考分流改革,更多家庭也選擇將孩子送往新加坡接受國際化的教育。
教育部說,國際學生錄取比例整體保持平穩,在中小學和初級學院學生中,國際學生占少於5%、自主大學和理工學院有不到一成的外籍學生,在包括國際學校在內的私立教育學府,每兩人中有約一人是國際學生。
在中考分流改革下,中國初中畢業生中約一半的學生有機會讀普通高中,其餘只能選擇報讀職業或技術學校。去年落實的「雙減」政策,則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教育部受詢時透露,截至今年7月,本地(新加坡)的學生准證持有者從去年同期的5萬5100人增至約5萬9200人。這些學生准證持有者包括在教育部學校、高等教育學府,以及私校就讀的外籍學生。
中國中產和富裕家庭眼中 新加坡是亞洲留學首選之一
教育諮詢公司智略國際教育執行合伙人姜晟博說,去年申請到新加坡的國際學生比前年增加近20%,單是中國的學生就增加了兩成。
受訪的國際學校和私立學府反映,新加坡妥善管理疫情的做法受到國際學生的認可,這也是他們赴新求學的首要因素。多數學校整體的收生人數在疫情期間保持平穩,國際學生的申請者不減反增。
姜晟博說:「這些改革讓一些中國家庭對孩子升學的情況感到更焦慮,擔心他們未來無法進入頂尖學府,所以更早把孩子送來新加坡就讀,避開高競爭的升學壓力......新加坡的教育資源相對較為平均,還有私立教育學府和國際學校作為補充,這些父母也負擔得起本地學校的學費。」
隨著我國冠病疫情趨穩和邊境管制措施放寬,從海外到新加坡求學的學生開始回流,不少國際學校和私立學府錄取的國際學生,尤其中國學生的人數有所增加。其中,有不少中國家長因考慮到中國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和教育改革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壓力,而決定把孩子送出國念書,我國因此成為留學的熱門地點。
英華國際學校每年錄取1100名學生,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占51%至55%。學校招生處主任伍銜毅說,與2018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香港學生入學申請數量是2018年同期的兩倍。今年7月,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也增加了50%。這些申請者的父母向學校反映,他們因為對中國和香港處理疫情的做法感到擔憂,而選擇到本地求學。
楷博(Kaplan)新加坡總裁邱歆雯博士說,過去三年,每年入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平均為約6000人。隨著疫情改善,她認為整體國際學生人數會繼續增加,而中國學生已有增加的趨勢,其他亞洲國家學生則略微減少。
新加坡管理學院發言人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說,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2021年錄取的國際學生比2020年增加超過10%。由於我國(新加坡)能有效管控疫情,以及本地和多個國家的邊境已開放,校方預計今年的國際學生,尤其是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學生將增加5%至10%。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分校去年新生人數比預期多5%,校方共錄取4049名學生,其中79%是海外學生。大學國際教務長陳寶妹教授說:「校方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要到我校留學的學生,例如讓他們在抵達我國參加實體課程前,先上線上課程。我們相信會有更多中國和東南亞的學生加入我校,今明兩年的新生人數將增加一成。」

中新國際教育秉持將心比心,不忘初心的精神,幫助每個家庭每個學生做專業的分析和規劃,為大家做最匹配的擇校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