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學術造假後果有多嚴重?

近日,一則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陳春花學歷造假被新國大刪除教授信息,引發了不少吃瓜群眾的好奇。
即便身份地位居高,時間歷經多久,對於新加坡來說,任何對學術不誠信、學歷造假的行為,都是零容忍的,都要面臨相當嚴重的後果!
新加坡:學術欺騙零容忍
學歷造假,永久禁止新加坡工作
大多學術造假的人,都會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只要不被查出來就萬事大吉。

為了更快捷申請新加坡准證,不少人選擇從學歷入手,於是便有了以上新聞,據悉這所「印度馬納夫·巴爾蒂大學」是一個慣犯了,專賣假文憑的高等學府,11年期間累計出售了36000份假文憑,其中還摻雜著5000份真學歷,混淆眼目,但面對教育態度強硬的新加坡政府,查出與否,只是時間問題。一經證實,涉案人員將會被撤銷工作證件,永久禁止來新加坡工作,另外還會面臨高額罰款或坐牢。
考試作弊,毀掉終身發展
新加坡對教育的重視,從立法就可見,大到學歷造假、學術欺詐,小到考試作弊,都會面臨嚴重的懲罰。

今年4月,六名在新加坡實習律師在考試中作弊,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答案傳播,被查處後,便要求進行重考,並且申請延期;雖然大家對於重考的結果並不滿意,但對這六人的「公開處刑」特別是律師這個職位來說,無疑是為未來自身在行業發展畫下了巨大的問號。
廣大留學生不要鋌而走險
新加坡對於學歷造假的打擊也很嚴厲,對於造假人員將採取嚴厲的法律措施。特別是對於留學生來說,在申請新加坡院校以及找工作是千萬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新加坡每年都會有外籍員工因遞交假學歷獲刑,被判時間不等的監禁!

早在2013年7月17日,25名外籍員工因遞交假學歷獲刑,20人被判4周監禁,5人被判20天監禁。
1)新加坡外勞僱傭法修訂後,交假學歷申請EP/SP最高可判2萬新幣罰款及或24個月監禁;
2)2015年2月起,所有中國學歷必須提供學信網或其他認可機構的認證方可被承認。
新趨勢:電子認證證書
其實早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科技局推出新平台,讓高等教育學府和培訓機構等能頒發無法偽造、無法修改的電子證書,僱主也可迅速辨別求職者是否提呈了造假證書。
這款軟體的名字是OpenCerts(尚未有正式中文譯名),平台利用的是區塊鏈科技,因此能保障電子證書的頒發和認證過程。

已有超過10家高等教育學府表示有意使用這個平台,而政府科技局正與學府的技術團隊合作,把平台融入證書生成和頒發系統。
電子證書一旦通過查證,僱主就看得到證書的所有內容;若沒有通過查證,平台則會顯示「內容遭篡改」或「文憑被取消」等信息。幾乎所有的理工學院和大學等高等教育學府都已展開相關測試。通過該平台,高等教育學府可生成電子證書並頒發給畢業生,他們在求職時就可把電子證書發送給潛在僱主,讓僱主利用同個平台迅速查核證書的真偽。
在這個新平台的信息公布以後,一些學府有意為歷屆畢業生回溯頒發這類電子證書,方便他們日後使用。也有一些政府機構正在考慮要如何運用這個平台。除了學術證書,平台也適用於頒發任何得通過認證的文件和證書等。
在新加坡,法律非常嚴格,任何人都不能違反法律。學術造假,不僅涉及到法律問題,還有信用及道德問題。請大家認真讀書,決不能碰觸法律紅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