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漢瑋入行35年,演過97部作品,代表作有《陽光列車》《七月俏佳人》《企鵝爸爸》《不凡的愛》等。(龍國雄攝)
(新加坡訊)七屆《紅星大獎》視帝驕人紀錄,至今無人能及,陳漢瑋演藝事業看似風光順遂,其實經歷無數起落。
入行後等了七年才憑「方老師」一角出位,得最受歡迎獎卻被質疑只是運氣好,後來演技終獲肯定,卻又因多次奪視帝惹非議。入行35年的他,挺過風浪,走得堅定,更不吝於提攜新人,分享演戲秘訣。
陳漢瑋似乎和七這個數字很有緣。他是七屆《紅星大獎》視帝,這個輝煌紀錄至今無人能及。他自1988年參加第一屆「才華橫溢出新秀」後入行,至今參演過97部作品,從跑龍套演A君B君,到讓他爆紅的「方老師」(《陽光列車》),等了足足七年。大家印象中事業一帆風順的他,在入行35周年之際接受《聯合早報》專訪卻說,這一路走來雖無大風大浪,卻也經歷無數起落。
入行頭兩年想放棄
當年《陽光列車》(1995年)方安生一角讓陳漢瑋爆紅,「方老師」幾乎成了陳漢瑋的代名詞,直到現在還有觀眾這麼叫他。但在這之前,陳漢瑋一直演著無關緊要的小角色,讓他迷惘得差點放棄當演員。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漢瑋,從小立志當醫生、教師或鋼琴老師,但因家裡經濟條件的緣故無法如願。19歲那年,他在同學的鼓勵下來到新加坡參加「才華橫溢出新秀」,一路闖進大決賽,雖然最後未獲得名次,卻得到電視台一紙合約,進入演藝圈。
陳漢瑋記得很清楚,拿到第一份薪水後,歡天喜地買了一張來回吉隆坡機票,一杯冰檸檬茶,以及一套樂高玩具。他回憶道:「因為家裡窮,我從來沒坐過飛機,冰檸檬茶是過年才能喝,而且是四人共喝一杯。我小時候也沒有玩具,樂高都是鄰居和親戚不要的,從來只有一個頭、一隻手、一隻腳,沒有完整的一套。」終於擁有自己的樂高,他將玩具組裝完整,就如他後來一點一滴拼湊出自己的演藝事業。
他一直記得自己的第一份薪水是新廣(新傳媒前身)發給他的,演員是他第一份也是至今唯一的工作。但其實入行的首兩年,他差一點要放棄,「因為我看到其他參加『才華』的同事都至少有配角可以演,我卻只能跑龍套演朋友A朋友B,連名字都沒有。」
他承認自己當時外型不佳,「我的體型太瘦弱,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壯一些,我拍戲會穿兩三件衣服和褲子,衣服還要放肩墊,熱啊,但沒有辦法。」

陳漢瑋自覺肩負傳承重任,希望幫助新人闖出一片天。(龍國雄攝)
留長發迎來事業曙光
等不到角色的日子讓陳漢瑋感到茫然,就在快要放棄時,電視台的故事人江龍給了他《鐵獄雷霆》 (1991年)里監獄官的角色,那是他第一部擔任主角的戲 ,也讓觀眾終於記住他的名字。
《鐵》為他打開知名度,演出機會更多了,但入行的第三年到第六年,他來來去去都是演病人或文弱書生,「因為我還是乾巴巴的,公司有嘗試給我演警察之類的角色, 但我撐不起來。」
直到他開始留長發,事業才再現曙光。「那個年代很流行鄭伊健那樣的長頭髮 ,我接到《陽光列車》(1995年)方老師的角色時,一度擔心須要剪短頭髮,於是跟劇組要求保留長發 ,大家後來決定賭一把。」結果賭贏了,這部戲大受歡迎,還掀起一陣「方老師旋風」。
同年,陳漢瑋和香港演員朱茵演了電視電影《七月俏佳人》,「我的角色非常討喜,加上主題曲《關懷方式》爆紅,讓我的人氣更上一層樓。」

陳漢瑋在《陽光列車》的方老師一角大受歡迎,讓他初嘗走紅滋味。(視頻截圖)
爆紅得獎被質疑
就在那一年,他第一次獲頒「紅星大獎」最受歡迎男藝人獎,排名還是男藝人之首。「領獎時我是激動的,還記得我在台上說自己等了七年。但我的開心只維持一個晚上,隔天早上我原本被安排上現場節目,但我在頒獎禮之後忙到清晨四五點才回家,結果竟然睡不醒!後來無意中聽到一些人說我紅了就耍大牌 ,雖然是開玩笑的語氣,但我聽了心裡挺難受的。」
還有更多聲音質疑他憑什麼超越李南星等男藝人,奪得男星之首。「我自己都覺得不可能啊!漸漸地,我開始感受到壓力,雖然大家沒有直說,但我可以感覺到氛圍不太一樣。或許大家覺得我很幸運,靠一部《陽光列車》就爆紅,又或許他們覺得,方老師這個角色由其他人演也能上位,為什麼偏偏是我?」
20幾歲的陳漢瑋,沒有足夠的抗壓性去抵擋閒言閒語。「我後來接了很多戲,大家又開始說我沒有突破。其實關鍵在我那一頭長髮,因為我覺得方老師的造型大家喜歡,所以不捨得把頭髮剪掉。我連演警察都留著長發,演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有型,但是幾年前我重看這些戲,覺得天啊,警察哪有這種髮型的。可想而知,當年大家都覺得我不夠專業。」

陳漢瑋曾經因「方老師」形象受落而不願剪短頭髮。(檔案照)
轉幕後半年就後悔
後來,陳漢瑋用了一個他形容為「愚蠢」的方法解決所有困擾,「1997年,我因為承受不了壓力,做了一件衝動的事,我決定辭職。」
他不惜減一半的薪水,轉當造型師,「當時的想法很天真,覺得趁年輕,做得不開心就快點轉行。於是演完《客家之歌》後,我告訴自己,把陳漢瑋的包袱丟掉,重新開始。」
但轉到幕後的他並不開心,「我做了差不多半年就後悔了。在幕前我只須要顧好自己,但轉去幕後,我要管不同藝人的造型。你以為做造型很簡單嗎?不是的,你要兼顧設計師、大老闆、監製、故事人等一大堆人的意見。」
年輕的他,以為自己喜歡時尚就可以當造型師,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當你須要到外面接觸廠商和品牌借衣服,才知道什麼叫做人情,並不是所有衣服都能如願借到。」其他造型師也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他,覺得他因為有藝人光環而占了優勢。
雖然他沒跟其他人透露自己的不開心,但後來監製王尤紅找他拍《愛情百科》(2000年),電視台的高層章能容也鼓勵他復出,「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公司是在幫我,讓我有機會回到幕前。」
《真愛無敵》扮丑掀事業新篇章
2001年,王尤紅再找他演出《真愛無敵》,自此掀開他演藝事業新篇章。
陳漢瑋感慨:「經歷那麼多不開心的事,我終於領悟到凡事不是想像中那麼順利,再繼續做幕後,我會很不開心,表現也不會好,於是決定回來演戲。」
他深知《真》的醜男角色是一個機會,也知道自己是時候改變,於是剪掉長發,並跟劇組建議戴假牙演出。他沒預料到角色受到觀眾喜愛,他還憑這部戲拿到人生中第一個最佳男主角獎,「那時候得獎很開心很踏實,覺得沒有辜負老闆的期待。」

陳漢瑋在《活下去》(左起)《企鵝爸爸》《真愛無敵》的角色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檔案照)
多次奪視帝惹非議
陳漢瑋之後接到不少有發揮空間的角色,「但我的演技真正開竅是在演《活下去》(2005年)和《不凡的愛》(2008年)的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演員除了造型,還必需設計和創造角色。後來又演了《企鵝爸爸》(2009年)和《五福到》(2010年),並陸續得了視帝。」
頻頻得獎,又掀起一波是非。「大家覺得我就是靠造型如大肚腩 、齙牙、禿頭等取勝,造成我另一層壓力;我會在意這些聲音,開始質疑自己的實力,當時有一點迷失和無助。」
七座視帝獎座的重量壓在身上,對陳漢瑋而言有些沉重,尤其近兩年不時有人質疑:難道本地電視圈沒人會演戲了嗎?為何又是陳漢瑋?他說:「有些是善意的批評,但也有很多是人云亦云,他們不知道演員付出了多少努力。而且獎項是評審的決定,輪不到我做選擇,沒有人可以改變或動搖評審,我們必須尊重最終成績。 」
他認為獎項沒有對與錯,有時也靠一點運氣,「可能我每次都很幸運,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好。2022年我擔任《紅星大獎》主持人,要公布視帝得主時,我指著陳羅密歐和陳泂江,我打從心底希望這些後輩得獎,他們任何人上台,我都會很開心。去年許瑞奇拿獎,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真的有付出,必須給他們鼓勵。」
還有人提出,陳漢瑋是否該退出比賽?他坦言這並非他能決定:「公司有他們的策略和立場,不能夠因為你入圍沒拿獎,或者入圍一直拿獎,就退出比賽。除非像最受歡迎藝人獎項,公司規定拿了十次就不可以再入圍,否則我就必須尊重公司的體制。如果其他藝人也拿了幾座就不玩了,那以後誰去角逐獎項?我希望觀眾能以比較正面和客觀的態度看待這個問題。」

陳漢瑋2022年憑《味之道》奪得第七個視帝獎座。(檔案照)
藝人不可以在溫室長大
或許是七屆視帝的身份,讓他自覺肩負傳承的重任,陳漢瑋四五年前開始有了幫助新人的想法。「我希望跟他們一起創作和豐富角色,所以這幾年拍戲,我會留意現場的新人,主動和他們聊天,討論演技。我期待新人能夠闖出他們的一片天空,我會比他們還要開心。」
至於演戲的秘訣,他說:「我常跟新人說,去談戀愛,去養狗,去跌倒。我們藝人須要跌倒 ,不可以在溫室里長大,不可以凡事順順利利平步青雲。」
他解釋:「感情會讓人成長,尤其當你失戀,或者發現對方有第三者。從分手到真正接受事實,快,可能幾個月一年 ,慢,可能一輩子。失戀的痛可以讓一個人長大,哭泣、報復、跟蹤對方等,都是我看著身邊朋友經歷過的,很折磨人。」
養狗則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因為狗的壽命不長)嘗到失去至愛的痛苦,迫使你面對生離死別,「我記得我的狗離開那天,我正在拍一場很開心的戲 ,突然接到狗被車撞死的消息,我的手在發抖,但放下電話,我不但沒有哭,還要笑著演開心的戲,那是一種很可怕的感覺。」
他覺得演員必須做到三件事, 「第一是必須專業,第二是對人態度要好,包括記者和工作人員,第三是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演出要有驚喜。當然我們還須要等一個機會,就像我等到方老師,陳麗萍等到哎喲喲老師 ,許瑞奇也等到讓他出位的角色。等到機會,還要懂得怎麼把握,但如果等不及而放棄,就什麼都沒有了。」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