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髮碧眼歪果仁,只要一張嘴能講一口中國話,馬上收穫無數人的關注。 比如,羅傑斯的女兒,特朗普的外孫女。

在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的成人英語課程主任Daniel O『Connor,地道的倫敦人,一開口中文水平卻比本地人還厲害。

注意,裡面像「沮喪」這種高級中文詞都會用!

傳說中,外國人學中文,比中國人學英語要難得多。Daniel是什麼樣的動力,怎樣克服困難掌握了流利的中文 ?
Daniel出生於倫敦,小時候就特別嚮往遙遠而神秘的亞洲文化,尤其是華人文化。

作為李小龍的忠實粉絲,他將Lee的所有電影反覆看了好多遍。並且對亞洲的武術、各種介紹亞洲的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

12年前,大學畢業後考取了英語老師的資格,遠赴中國,到杭州做外教。
他發現,只會講英語很難真正深入領略東方文化。身為超級無敵吃貨的他,連點餐都要依賴朋友。

22歲才開始接觸一門外語,算是高齡了。 他買了一本中文初級教材,每天反覆看,即使發音蹩腳,他也樂在其中活學活用。

有一次,他自信滿滿來到餐館,給服務員講「點餐,兩人!」,服務員一臉蒙圈,支支吾吾說「Sorry,I don't speak English." 把他的中文聽成了「英文」。
即使他講的中文惹出笑話無數,這位高齡語言學習者,也依舊屢敗屢戰,堅持「出糗」練習。

隨著中文的進步,Daniel也逐漸摸索出了語言進步最大的秘訣——使用。一定要多在語言環境中,大膽與人溝通交流。他逐步從可以聽懂到能夠交流,再到了現在的語言通。
「
走遍山山水水,他留在了新加坡
身為亞洲尤其是華人文化控的他,曾在北京、上海、廣州、台北等多個地區一邊教英文,一邊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他感受過平溪的夜晚,和大家一起在郊外點上「創新」的孔明燈。

在台北,他開始進入英國文化協會任職,工作之餘他最愛的是逛逛小吃攤...

在澎湖約上華人和各國朋友,一起逛吃逛吃,賞風景。

「
在新加坡你就擁有了小亞洲!
一年半以前,Daniel來到了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擔任成人英語課程主任。

作為「花園城市」,新加坡給了 Daniel非常好的印象,乾淨的街道,超級好的治安,友善的新加坡人,成了他點贊的理由。
最讓他動心的是,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簡直就是在感受小亞洲!這裡華人文化、印度文化還有馬來文化交融。
他可以這一秒在「印度」吃著 prata,

下一秒,隔幾個街區就穿梭在 Chinatown,品嘗川味十足的麻辣香鍋。

見過大陸、台灣、新加坡各地區的華人,雖然同樣使用中文,Daniel感受到巨大的差別,也深刻地體會到各地中文使用的區別。
他說:「儘管大家使用中文,但是文化卻是不同的。就像英語一樣,你可以通過英語,了解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不同的特色。」
「
攻克語言的經歷,讓他和學生更加貼近
曾經「高齡」攻克語言難關的經歷,讓 Daniel獲得最寶貴的「換位思考「能力,能理解華人學習英語的問題和癥結。
中文思維下的英語
在大陸台灣新加坡等地的英語教學經驗,他發現了,華人學生學英文,文法與表述都深受到思維的影響,即是傳說中的中式英文或新(加坡)式英文。

比如說,當他聽到學生表達「回家」說的是「I back home」,而不是標準說法「I will go back home」時,就能深深理解並糾正中文文法思維。
即使新加坡學生日常用英語溝通,在說橘色時也會受中文思維影響,稱為「orange color」而標 準的英語是「orange」。
溝通的態度與能力是關鍵

每個人都是新手,敢犯錯才能改錯。「厚臉皮」練習中文的經歷,讓Daniel深深意識到語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不停深化記憶加深 理解。他經常把自己口語出糗的經歷,告訴學生,讓他們大膽開口。學中文時,Daniel也經常會遇到聽不懂的尷尬情況。他說與不同人交流,溝通的態度和能力 是關鍵。
能夠謙遜地告訴別人「可以再說一次嗎」、「不好意思,我沒有聽懂」.這些態度和能力更關鍵。 這個洋人老師,如今 不僅讓自己中文水平6得飛起,還用學新語言的經驗,讓學生們跨過了 各種語言難關。


在全球化的時代,跨文化的工作能力越來越成為現代人追求的標配素質。Daniel自己的故事,出於興趣造就自己雙文化的優勢,為職業生涯打造了一個亮相的榜樣模範,與傳授英語同樣具有價值。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及課程詳情。
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課程顧問微信: Amy_BritishCouncil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