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聲介紹稱,新加坡工商聯和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還搭建了「一帶一路」網絡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有中資企業、金融機構、專業機構、新加坡當地企業,通過平台在東南亞的廣泛網絡,各方可以展開各種合作。
新加坡在「一帶一路」上的角色還體現在它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上。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方面,通過新加坡的樞紐地位,促進人民幣在東協地區的廣泛使用。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2017年,在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占比上,中國香港地區占比最高49.7%,之後便是新加坡占比9%。
作為全球三大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之一,新加坡能為中資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資金融通。在參與「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上,新加坡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批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承諾的融資總額達900億美元;目前,已有多筆以美元或新加坡元、人民幣計價的「一帶一路」債券在新加坡資本市場成功發行;今年5月,由中資企業發起組建的新加坡亞太交易所正式開始交易,將在海外推出人民幣計價的商品期貨品種,以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等金融期貨品種。
新加坡還是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外匯交易中心,對於中資企業在境外擔心的外匯風險管理,新加坡金融機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由於部分東南亞國家貨幣波動性較大,銀行在當地龐大的網絡和當地貨幣儲備,能夠幫助企業充分規避貨幣風險。
「我們可以給那些在東協很多不同國家投資布局的企業,在新加坡搭建一個資金管理中心,借用新加坡的國際金融平台進行融資與資金管理,降低融資成本,這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在當地的競爭力。」張志堅對此表示,相較其他國家或地區融資,新加坡更為便利,銀行也可以幫助企業藉由新加坡進行再投資。新加坡作為很多跨國企業資金運用的區域平台,可以利用新加坡與多邊國家簽署的經貿協定,享受協定優惠,例如避免雙重繳稅,降低企業成本。同時,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善於運用創新的金融產品,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打造整個區域投資的資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