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NTU),為國際科技大學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簡稱G7聯盟)發起成員、AACSB認證成員、國際事務專業學院協會(APSIA)成員,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為工科和商科並重的綜合性大學。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洋理工大學建有雲南園、衛星2個校區,其中雲南園校區占地200公頃;有專任教師5546人,各類本科生和研究生33500人。
創辦時間
1981年
類 別
公立大學
知名校友
孫燕姿,馬譽峰,沈冰,陳歐,吳天勝等
主管部門
新加坡教育部
我國是否認證
認證
主要獎項
2014-2015 QS全球頂尖年輕高校第1名
官方網站:http://www.ntu.edu.sg/
自2004年,南大推出"本科生在校研究計劃",讓以學術學習為主的本科生有機會參與各種研究項目;採取自主招生標準,有招收10%新生的自主權;與新加坡體育學校落實計劃,為體校生策劃突破性的直通車綜合課程;設立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開辦經濟學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並推出中文、英文、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副修課程;開辦三項全新本科課程: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位課程、計算機科學學位課程以及海事研究學位課程;設立中國策略處與印度策略處;與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簽約,設立康奈爾-南洋款待管理學院,提供聯合碩士學位課程。

2005年,慶祝創校50周年;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全球200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再次躋身50強,名列第48位;在全球科技大學當中名列第26位;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推出全面的學位課程;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和理學院學位課程開班;機械與製造工程學院更名為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新設立的宇航工程系開辦新加坡首個宇航工程學位課程;材料工程學院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附屬工程學院的生物工程系和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合併為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設立高等研究所;在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設立辦公室;與歐洲最大規模公營研究機構——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簽署合作協議。
2006年,該校正式自主,從法定機構轉為非盈利企業;在中國舉辦首次海外畢業典禮,慶祝中國學員圓滿畢業;將12所學院重組為工、理、商、文四大學院;設立"楊振寧精英計劃";推出全球暑期學習計劃;坐落於新加坡科研新區中心地帶的該校緯壹校區正式啟用;傳播與信息學院正式易名為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新設立的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是該校第13所院校,也是該校一所自主的研究學院,高級智囊機構——國防與戰略研究院,將繼續歸屬為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旗下的主要研究機構。
二、辦學規模
1.師資力量
全球頂尖科學家(評價機構:Thomson Reuters)
姓名
工作單位
Zhang Hua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Chan Siew Hwa
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
Xie Lihua
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
Huang Guangbin
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
David Lou
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4月南洋理工大學官網)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4月南洋理工大學官網)
2.報考專業概況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洋理工大學下設工、理、商、文四大學院,另設自主學院(包括國防策略研究國際權威機構 - 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新加坡唯一的專業師資培訓學府 - 國立教育學院、集中研究地球科學自然災害課題的新加坡地球觀測與研究所, 以及研究重點放在生物膜的環境生物工程中心)。
報考專業
大學院
系
專業(課程)設置
商學院
-
會計科、商科
工學院
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生物工程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海事研究
計算機工程學院
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商業與計算機
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
電機與電子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
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宇航工程、飛機設計與製造
文學院
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
-
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
傳播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中文、經濟、英文、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與雙語研究
理學院
生物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醫學
數理科學學院
化學與生物化學、數學科學、數學與經濟、物理與應用物理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4月南洋理工大學官網)
3.優勢學科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商學院(南洋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登全球MBA百強排行榜,既是新加坡國內唯一,也是亞洲三所同時獲得歐洲質量發展體系及美國國際管理教育聯合會兩項國際認證的商學院之一;此外生物醫學、環境與水務技術、互動與數碼媒體科學等都是該校的優勢學科領域。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學科名稱
參評年份
名次
現代語言
2014
101
語言學
2014
42
英語語言與文學
2014
46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
2014
21
化學工程
2014
25
土木與結構工程
2014
21
電子與電子工程
2014
10
機械、航空與製造工程
2014
12
生物科學
2014
51
心理學
2014
45
物理與天文學
2014
51
數學
2014
48
環境科學
2014
48
化學
2014
44
材料科學
2014
8
統計與運籌學
2014
30
社會學
2014
151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
2014
35
法律
2014
101
經濟和計量經濟學
2014
51
會計與金融
2014
28
傳媒與媒體研究
2014
6
教育學
2014
13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QS世界大學排名官網)
4.國際交流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主要合作夥伴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早稻田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帝國學院,以及瑞士聯邦高等工業學院。在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設立的辦公室,為學生和校友提供一個開拓事業的平台。
5.社會評價
2004年: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的全球200所頂尖大學排名中,排全球第50位,在亞洲排第7位。
2005年: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全球頂尖大學排名全球第48位,並在全球科技大學排名第26位。
2006年: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全球科技大學排名第15位。
2007年: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全球頂尖科技大學前25名。
2008年: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全球頂尖科技大學排名前30名。
大學排名(2015-2012年)
排名機構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QS世界大學排名
13
39
42
47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建校50年以下100強排名
-
5
8
16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QS世界大學排名等官網)
三、學術科研
1.科研平台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6個跨學科研究群組,它們包括高級計算與媒體研究群組、生物醫學與配藥工程學研究群組、環境與水技術研究群組、信息與傳播研究群組、聰穎設備與系統研究群組及納米科學與納米科技研究群組,一共有33所研究院;也設立了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並組織一組世界各地網羅研究有成的與諾貝爾獎得主和其他頂尖科學家為研究顧問;九層樓高的科技大廈是校園內點燃創意火花的科研溫床,一共設有4個跨領域科技研究走廊和6個科研中心。
研究機構有:Nanyang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earch Institute、Institute for Media Innovation、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Insitute on Asian Consumer Insight、Institute of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Institute for Sports Research、Maritime Institute、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Health and Medicine、The NTU Complexity Institute、Air 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等。
(備註:該校大學院各類研究設施與設備詳細信息請參考資料)
2.科研成果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在高級材料、生物醫學工程、綠化能量和環境、電腦生物、高科技系統、納米科技與寬頻傳播的研究揚名國際;此外該校世界第一的發明包括人造心臟、醫療機器人及精準的工程科技等;在2005年中,該校的各個學院及超過60所研究院一共參與超過1000個研究項目,研究項目當中,一半是基本研究,其餘的則是應用研究。2013年,該校在新加坡國內獲得了5.225億美元的外部競爭的研究經費(包括MOE贈款)。
3.影響因子
根據2014年3月《自然》發布的年度自然出版指數(全球機構排名)報告,南洋理工大學2013年《自然》雜誌高質量論文的貢獻指數位列第73名。

UK國際高考報名中心--- ID: UK_exams
詳情垂詢:024-25851313、15040221581
UK國際高考報名中心定期推送德國、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匈牙利、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留學移民最新資訊信息,歡迎訂閱!(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