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攝影師蘇建隆(Darren Soh)在Facebook頁面發文,並放上昨晚拍下的珍珠苑。照片中可見在人去樓空的建築物中,仍留下最後一盞燈。蘇建隆寫道,算燈光是從28樓的公廁發出的 ,「若我沒記錯的話,電燈是用動作感應器(motion sensor)操作的。」

去年初集體出售的珍珠苑私人公寓(Pearl Bank Apartments),全數居民已在昨天搬出居住單位,並將鑰匙交給管理處。有住戶在昨晚拍下了珍珠苑的歷史影像,描述珍珠苑宛如一個沉默的崗哨,俯看著歐南園和珍珠山。
(Darren Soh)在Facebook頁面發文,並放上昨晚拍下的珍珠苑。照片中可見在人去樓空的建築物中,仍留下最後一盞燈。
蘇建隆寫道,算燈光是從28樓的公廁發出的 ,「若我沒記錯的話,電燈是用動作感應器(motion sensor)操作的。」
不過,他也表示可能記錯,並幽默地表示:「修改:可能不是動作感應器操作的吧,不應該再有人留在那裡了。」

照片放上網後,線民紛紛留言感謝他分享這個歷史鏡頭,至截稿時,已有近4000個贊,被分享2700多次。
不少人寫下自己對珍珠苑的回憶。也有住戶放上自己拍攝的珍珠苑熄燈前的影像,對這棟地標性建築做最後的道別。
線民Richard Lincoln感性留言:「這是一張非常犀利的照片,最後一盞燈光象徵珍珠苑在生命剩下最後一口氣前,展現它最後的力量。」
也有線民把重點放在為何空樓內的公廁仍亮著燈。由於動作感應器是在有移動物體的情況下,才會在晚上自動亮起,因此引起線民的討論。

線民Fuzz Siska寫道,他前一晚幫好友搬家時,確定公廁的燈的確裝有感應器。也有線民解釋,任何昆蟲飛進廁所,感應器也會檢測到讓電燈亮起。
建於1976年的珍珠苑私人公寓,矗立在牛車水一帶珍珠山的半山腰上,曾是本地最高、單位最多的住宅大樓。
珍珠苑在去年出售給凱德集團,未來此地將重建新建築,珍珠苑也正式宣告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