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戲曲是中國的歌劇,歌劇是西方的戲曲,那麼當歌劇藝術被融入戲曲表達,會呈現怎樣的特質?今晚,即將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的原創「中國新歌劇」《畫皮》或許能打開人們的新視野。這部由作曲家郝維亞攜手導演易立明、編劇王爰飛共同創作,指揮家葉聰攜新加坡華樂團的加盟的歌劇新作,讓人看到了東西方文化交融與對話的火花。昨晚,記者提前觀看彩排,領略了「中國新歌劇」的獨特韻味。

圖說:中國新歌劇」《畫皮》今晚上演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與近年大熱的電影或是電視劇多在「情」之一字做文章不同,歌劇《畫皮》聚焦的雖是三角戀的關係,揭示的卻是人性的陰暗。用易立明的話來說,「畫皮」畫的是「人心隔肚皮」的「皮」:「我們試圖借鬼的眼光去審視和批判人性的陰暗。女鬼畫人皮,為掩蓋醜陋的鬼身,渴望得到的是一顆善良的人心。卻最終發現,批在人身上的皮,竟也是人自己畫的偽裝,是為掩藏陰暗的鬼心。」
《畫皮》被定義為「中國新歌劇」,中國二字的比例占得非常重,事實上除了演員的演唱方式是歌劇的,其他一切都更靠近中國戲曲的表達。全劇採用民樂隊來伴奏,唱詞猶如古詩詞般精練又押韻,對稱工整。舞台呈現的是「一桌二椅」式的戲曲表達,演員僅憑一把椅子勾勒出虛擬空間,這也是戲曲寫意表達的精髓。演員的表演吸收了戲曲的程式化動作,採用充滿舞台張力的表現主義風格。

圖說:原創新歌劇《畫皮》昨天彩排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這齣「新歌劇」共四折,通過「借傘」—「還傘」—「玩傘」—「破傘」的敘事線索,以一把傘巧妙串聯起歌劇兩個小時的跌宕起伏。劇中,女鬼媯嫣一角由國家京劇院男旦劉錚扮演,而男主「王生」則由女中音董芳反串,兩人一段「情愫暗生」的戲碼以純粹的戲曲和歌劇對話,居然在節奏和氣場上均無違和感,反倒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默契」。
在中國原創歌劇快速發展的十年,探索與實驗從未曾停止。而郝維亞在《畫皮》的創作中完成的又一次自我突破,則豐富了「中國新歌劇」的內涵。就像指揮家葉聰所說:「這部歌劇力求用精簡的手法來表現複雜的主題。這是非常難的。」而郝維亞偏要迎難而上,試圖在藝術手段的呈現、美學意境的表達和人文情懷的觀照等諸多層面為觀眾帶來全新體驗,進而為當代中國歌劇創作進行探索一條新路。
據悉,該劇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新加坡華藝節和新加坡華樂團聯合委約創作。(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