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
就已經把票投給中國
畢竟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八大菜系燦爛輝煌
光是「舌尖上的中國」就能拍好幾季

但是新加坡也不差
作為東南亞的心臟地帶
新加坡擁有的是整個東南亞的美食!

中國美食 VS 新加坡美食
還是有得一拼的

早餐
中國VS新加坡
這是一個送分題
椰子不多說了大家自己看
中國各地早餐都是米麵製品為主
廣東腸粉,湖北熱乾麵,
上海生煎包,天津煎餅果子……



新加坡國民早餐
是土司+咖啡+生熟蛋
無論是在小販中心還是餐廳
隨處都能找到

兩片烤得香脆的麵包
中間夾著新加坡特色kaya醬和牛油
配上兩個嫩滑的半生熟雞蛋
加上一杯傳統咖啡或者絲襪奶茶

如果覺得雞蛋麵包太寡淡
還可以吃點物美價廉的經濟米粉
剛剛炸好的雞塊、魚餅和香腸
正泛著金黃色的油泡
一盤盤青油油的菜
一個個煎好的雞蛋
都在向大家招手

印度小夥伴的飛餅
在新加坡早餐界也應該擁有姓名

如果願意多花點錢
很多西餐廳的早餐也是不錯的

海鮮
中國VS新加坡
中國一萬八千公里的海岸線上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無論你去到沿海的哪個地方
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海鮮大餐等著你

新加坡更是四面環海
作為亞洲最大的中轉港之一
哪裡愁沒有海鮮?
從國菜辣椒螃蟹就能看出

除了螃蟹,還有各種小海鮮
叄峇辣椒醬燒魔鬼魚
雞蛋蚝煎、酥炒魷魚等
這些都是食閣裡面常見的

隨意走進一家小販中心
賣海鮮的燒烤檔口很容易識別
冰上碼著整整齊齊的魚蝦蟹

年夜飯
中國VS新加坡
過年不回家留守新加坡的人
最能感受到氣氛不同
新加坡春節只有兩天假期
而且年夜飯也不一樣

華北人吃餃子
華南人吃盆菜
華東人吃八寶飯
華中人吃魚糕
西部地區吃臘肉
中國年味豐富多彩
中國的年夜飯各地習俗不同
唯一共同點就是菜多!豐盛!

撈魚生,吃盆菜
燒味三拼,八寶鴨
娘惹點心,肉乾,椪柑
還有,新加坡最牛的撈魚生
撈魚生誰挑的高誰發財

喝茶
中國VS新加坡
明明叫茶但是跟茶葉
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東西
中國和新加坡都有

中國西部油茶
把生面直接放到鍋上炒
配上杏仁和麻花
撒上花椒粉和芝麻

新加坡也有一種國菜
叫做肉骨茶
帶肉的排骨配合中藥材煮成的湯
有胡椒味較重辛辣的「潮州風味」
也有顏色較深藥材味更重的「福建風味」
還有加入中國藥酒的「廣東風味」
擼串
中國VS新加坡
中國人和新加坡人
也都愛擼串
國人擼的燒烤串是
不管在那個城市都有的
最接地氣的市井美味小吃

新加坡人擼的是
南洋的沙爹串
這種起源於印尼的烤肉串
通常肉以醬汁先腌過再烤
切塊的雞肉、羊肉、牛肉
最後沾著濃稠的沙爹醬食用


奇葩
中國VS新加坡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奇葩食物
比如湖南湖北的臭豆腐
北京的豆汁,福建的土筍凍
不是每個小夥伴都能接受的

新加坡也有不少專屬的奇葩小吃
入門版的有羅惹(rojak)
一種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條的沙拉
最後澆上濃稠的黑色醬油
撒上碎花生和姜花末提味

進階版的也有各種「山珍海味」
什麼山瑞(烏龜),鱷魚掌
吃餅
中國VS新加坡
中國的麵食文化博大精深
手抓餅、餡餅、燒餅、鍋盔、煎餅果子

新加坡除了薄餅
其他都是印度同胞帶來的
有常見的印度飛餅

也有高聳如火山的Tissue Prata
先將麵糰壓薄,然後用大力甩
甩到餅皮薄的像一張紙一樣
然後在鐵板上煎的
待餅皮微微變硬
小心捲起
餅就能夠站立起來

路邊攤
中國VS新加坡
中國的路邊攤是很多人的青春回憶
學校的正門與後門外
總有一條被路邊攤和小餐館占據的街
對於小小的你那條街就是美食天堂

很多人來到新加坡感到訝異
為什麼新加坡沒有路邊攤?
因為新加坡的攤販都被
「收編」進了室內變成小販中心
Netflix做了一檔節目
《Street Food街頭絕味》


新加坡每天有6000個小販檔口
在為大家提供價廉物美的餐食
新加坡小販中心和政府組屋
一樣是新加坡的特殊產物
代表著興旺的草根文化
象徵著人人平等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
也是美食輩出的地方
剛剛出爐的新加坡
《米其林必比登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