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全球數字藝術大獎賽由NTU人類科學技術學院(NISTH)與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共同舉辦。10月11日,大賽獲獎結果揭曉(文末附完整獲獎名單)。
來自柏林的藝術家Marco Barotti奪得國際組冠軍,獲$25000獎金;
NTU的應屆畢業生Bao Songyu奪得學生組冠軍,獲$10000獎金。
14項獲獎作品和入圍作品會在10月11日至11月30日在ADM Gallery展出。
大賽簡介
NTU 全球數字藝術大獎賽為兩年一度的國際性比賽,旨在鼓勵使用數字化工具在藝術,設計,文化方面進行創作。
當下的許多新興技術給我們帶來了眾多機遇和挑戰,本次大賽即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主題,討論技術變革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大賽評審團成員由許多國際著名藝術家和學者組成,其中包括ArtScience Museum的執行總監Honor Harger女士;東京藝術大學大崎宏美副教授等。
其他評審團成員還有新加坡美術館策展及出版總監June Yap;NTU ADM學院的副教授Biju Dhanapalan等。
NTU校長說
NTU校長Subra Suresh說:「首屆NTU全球數字藝術大獎賽收到了來自73個國家的459份參賽作品,這些高質量的作品展現了國際藝術家和新加坡學生的創造才能的深度。
藝術能夠成為靈感的強大來源,而新興技術正在逐步重塑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希望NTU全球數字藝術大獎賽能夠鼓舞更多人去探索藝術與新興技術之間的關係。
從更廣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一次關於技術對社會發展影響的討論。」
冠軍作品:來自海洋生物的靈感
本次大賽的國際組冠軍得主,馬可·巴洛蒂(Marco Barotti)題為「蛤蚌」的作品,是由軟體動物在污染檢測方面的卓越能力啟發而作。該作品外形類似蛤蚌,並採用了可監測水質的傳感器。
傳感器可放置在任意水生環境中,但需放置在靠近蛤蚌裝置的位置,或通過無線遠程連接到蛤蚌裝置。流經傳感器的實時數據經過處理後會被轉換為音頻信號,從而生成音景以及蚌殼開合的動作。
音景與動作的結合,使觀眾不僅享受了一場極佳的視聽體驗,並且能夠實時查看、聽見水質狀況。

冠軍得主Marco Barotti
學生組冠軍得主,NTU ADM的應屆畢業生Bao Songyu的作品,名為「海洋生物博物館2119(MML)」,隱喻了人類活動對未來可能帶來的致命影響。該作品將背景設置在2119年,海洋生物已全部滅絕的基礎之上。海洋生物學家只能依靠縹緲的記憶,建造一系列的懷舊標本,向消失的生命致敬。
NTU 全球數字藝術大獎賽獲獎作品一覽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07049023463958
大賽完整獲獎名單
專業(國際)組
獲獎作品
冠軍
Marco Barotti
Clams
鼓勵獎
Alessandro Perini
Sound Fossils
學生組
獲獎作品
冠軍
Bao Songyu
Museum of Marine Life 2119
鼓勵獎
Dave Lim
My Waters
Lim Swee Kiat
Judgement
Clara Lim
We』re Good
想了解更多信息請點擊原文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