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升學難
使得許多家長更願意將孩子從小送往國外學習
今天介紹的就是新加坡——低齡化留學的不二選擇!

入讀政策及優勢
新加坡奉行教育國際化政策,提倡雙語教育,以低廉的學費及優質的國際教育吸引了數以百計的學生,更為理性化的是允許母親、祖母或外祖母到新加坡陪讀至孩子進入新加坡政府理工學院或政府大學為止。孩子升入理工學院或大學後還可以申請享受新加坡政府的70%-80%學費資助,進一步保障了學生一生的優質教育,移民局新條例更是允許在新加坡待滿兩年並且有參加過大型國家考試的學生申請綠卡。陪讀家長到新加坡後一年就可以工作,收入足以供給家長與孩子的日常開銷,也是工薪階層的佳選。

新加坡幼兒園優勢
新加坡總理特別關懷重視新加坡的教育「我們必須提供優良的、收費低廉的託兒服務和學前教育,與家長配合使孩子在進入小學時能夠處於一個更平等的起點。」。總理李顯龍還提到:「由於人口匱乏,出生率下滑,仍要引進新移民。」至2022年,新加坡學前教育學額將增長至現有的兩倍之多。
一、「袖珍型」幼兒

新加坡幼兒園一般規模不大,以「方便幼兒入園」為宗旨。政府幼兒園在100名孩子左右,社區幼兒園則30-60名。新加坡在城市規劃時,幼兒園不允許鄰馬路幹道建設,而且必須在公園邊上。這樣的考慮主要是安全,同時考慮孩子活動環境。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長。新加坡幼兒園有半日制的也有全日制的,也可以上午到園而下午在家休息,幼兒園對此無嚴格規定,體現了幼兒園濃郁的人性化社區服務宗旨。
二、園內洋溢著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

走在幼兒園內,感受最深的是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牆壁上張貼物以漢語和英語同時出現為主,如:教材中有關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以及中華經典故事等內容占很大比重。逢年過節還會教孩子們做中國傳統主題的手工,母親節給媽媽寫中文的賀卡,尊重孩子們所屬的民族文化。
三、明確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幼兒的廁所分男女,幼兒們分門進出。
裡面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的設施建設。
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
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誌。
這與我們國內淡化幼兒性別意識有很大差異—「只有尊重客觀存在才能更好的促進發展」也許是他們如此選擇的牢固理念。
四、靈活多樣的教育素材

新加坡幼兒園一般有多套幼兒用書,三四套是很經常的事,幼兒教師有選擇性地利用這些用書,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素材,感覺是零星的、片斷的學習,不像國內幼兒園有系統的一套幼兒用書。桌面玩具較多,也有高檔的像蒙太梭利玩具,可見新加坡的幼兒教育更注重的是豐富多彩的幼兒興趣的培養和情感體驗等非智力因素開發而非系統性的知識學習。同時,大部分幼兒園給孩子提供免費的鋼琴等音樂課,讓孩子從小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且沒有任何硬性壓力。
五、特色鮮明的語言教學

新加坡幼兒園一般教學兩種語言,英語和漢語。新加坡的雙語環境任何其他國家不能代替的,為中國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其容易適應的語言環境。在師資的配備上,有說英語的教師、有說華語的教師,並要求說英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說英語;說華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說華語。教室牆面的布置上,也貼有不少圖,均是英語、華語同步的內容。幼兒進入小學學習前,就有了一定的雙語基礎,他的成長家長也能保持很好的溝通,讓自己的母語也處於學習和進步中,其融合中西的文化教育吸引著眾多的中國學子。
想了解如何報名新加坡幼兒園?長按二維碼立即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