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悖論的新加坡旅行

2024年10月12日   •   1881次閱讀

新加坡稱為獅城,卻沒有獅子;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國家,卻居者有其屋,而且寬敞舒適;新加坡的種族構成和地理位置很容易成為恐怖主義的目標,但卻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卻擁有世界上第一強的護照。新加坡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家,卻有鞭刑;一個注重道德的國家,卻有合法的賭博區和紅燈區......

在這個充滿悖論的國家旅行,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是宗教場所。一般來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主體宗教,絕大多數宗教場所都是這個國家的主體宗教。而在新加坡卻獨樹一幟,宗教場所之多、教派之多令人驚訝。

新加坡的宗教場所有幾百處,寫下參觀的部分宗教場所,「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四教合一的洛陽大伯公宮

洛陽大伯公宮在新加坡的Loyang(羅央)路,與中國洛陽無關。大伯公屬於中國道教里的神。

洛陽大伯公宮內

洛陽大伯公宮內有一座印度廟(見上圖左上)。道教和佛教的幾個大殿相互連接。在印度廟和道觀之間供著一座神龕——拿督公,這是馬來人的神(見上圖右下),在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之前就存在的神。這裡很早就有馬來人的廟。

道教、佛教、印度教、馬來早期教都匯聚在洛陽大伯公宮,所以是四教合一。

有蓮花與算盤的屋頂及殿內外

在廣進財源的殿里(見圖),頂部中央是蓮花,還有一圈大算盤,算盤外圍是12屬相。這頂部的算盤是亞洲最大的算盤。

地上放置著一個屋頂圖案的縮小版圓桌,每個屬相前有投幣的地方,投幣後,撥一撥算盤珠,意喻財源廣進。

在道教大殿的出口,還標有「十方孤魂亭」(見上圖右下),是為所有來新加坡謀生,孤身死去者而建的吧?

晚晴園附近的寺廟

晚晴園是孫中山先生來新加坡多次居住過的地方,是同盟會南洋支部總機關。現在成為"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按照導航乘公交,下車後看到一座觀音堂(見圖),對面是中山商場。

中山商場對面的觀音堂

觀音堂里有幾個人在燒香、跪拜。觀音堂的院子裡有大象的雕塑,大象守護著佛龕。觀音堂院子周圍大廈林立。

離開觀音堂按照導航走到晚晴園,晚晴園是一棟二層別墅,1905年新加坡華商張氏兄弟為其母購買。「晚晴園」取自李商隱的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現屬於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晚晴園院子裡正在布置中秋節活動會場。工作人員說現在來參觀很是時候,因為紀念館馬上要重新裝修,再開放就是兩年後了。

在晚晴園看到旁邊有一座正在修繕的寺廟。參觀了晚晴園後,走到寺廟,看到是新加坡緬甸玉佛寺

新加坡緬甸玉佛寺

寺院大門敞開著,玉佛的背景有彩燈,變幻出各種吉祥的圖案(見圖)。玉佛寺里的佛像是1918年在緬甸曼德勒,用重達10噸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看到是緬甸曼德勒,立即想起幾年前去緬甸的情景。1918年的新加坡和當年的緬甸一樣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教堂——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

近代新加坡的創建者——英國人斯丹福. 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在1823年選擇了建聖安德烈教堂的地址,教堂始建於1834年,是新加坡首個英國教堂。

現有的聖安德烈教堂是1857年重建的,這座哥德式風格的宏偉建築,其建築工人是來自印度的勞改犯。

2005年在這座教堂旁邊,擴建完成了眾民殿(見上圖),地上一層,地下兩層。地下部分寫著:座堂新聖殿。擴建後的教堂也為市中心的人群提供了安歇的處所。

教堂的院落里有一些介紹,其中看到在日本入侵時期,教堂的基督徒為服侍戰亂中的人民做出了貢獻。

聖安德烈教堂內

大門上的彩色玻璃分別描繪了四位福音書的作者(見上圖)。教堂講台後面的牆上有一個十字架,來自英國考文垂教堂。該教堂在二戰期間遭炸毀,教堂廢墟的鐵釘組成的十字架掛在聖安德烈教堂。這幅十字架不僅代表上帝的愛,也警示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罪惡!

亞美尼亞教堂

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大廈的旁邊是一座正在修繕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大廈斜對面是一座始建於1835年的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亞美尼亞教堂

亞美尼亞教堂的院子裡有一些雕塑,其中耶穌背負的十字架上纏繞著荊棘(見圖),這與別的十字架有區別。教堂里有幾個人正在禱告。

法國教堂

法國的瑪蒂爾德. 拉克洛特嬤嬤和三位隨行修女1852年來到新加坡,於1854年為女孩建立了一所學校:聖嬰耶穌女子修道院(CHIJ)

現在看到的(見圖)是在女子修道院的基礎上多次改建的,也稱讚美廣場。

聖嬰女子修道院(讚美廣場)

不少人在院子裡拍照,女士居多。這座修道院裡現在有藝術畫廊、有攝影室等,院子裡還有地上和地下餐廳,有不少食客正在享用。

葡萄牙教堂

聖約瑟教堂。院子裡有聖母瑪麗的塑像和神龕(見圖)。此天主堂是葡萄牙傳教士建立的。

聖約瑟教堂

禮拜堂有聖人的塑像和畫像,有精美的彩繪玻璃。教堂里有很多的聖徒雕塑,其中有服務於印度的聖女特雷薩嬤嬤塑像(見圖)。

泰米爾人教堂(印度)

教堂的牆上有醒目的1888。此教堂是新加坡第一座泰米爾人天主堂,始建於1888年——路德聖母教堂(The Church of Our Lady of Lourdes)。

路德聖母教堂

走進教堂的院子, 看到在聖母抱著聖子的神龕前,有位印度女士在祈禱。在我參觀教堂後出來時,那座神龕前有位男士在祈禱。

Novena Church

新舊教堂合二為一的贖主會教堂

Novena Church稱贖主會教堂或聖亞豐索教堂。教會的創建者聖亞豐索1696年出生在義大利的貴族家庭,16 歲那年,聖亞豐索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了那不勒斯著名的律師。由於看到當時法庭的貪污和不公義,因而拋棄了他的專業,走上聖職的道路。1732年在義大利創立贖主會。

聖亞豐索的信徒於1935年將贖主會傳到新加坡。1950建立教堂,因為會眾太多,教堂不夠用。2017年在旁邊加蓋了新教堂,兩個教堂連在一起。

聖亞豐索教堂內外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講述著聖經故事,牆壁上有很多耶穌受難的雕塑。有一個是正在給耶穌釘十字架(見上圖),這個看著比掛在十字架上更痛苦!

老教堂的部分還開闢了該教堂歷史博物館,一層、二層都有。二層是過去唱詩班的地方,現在擺放著一些老教堂的物件。講解員是一位女士,對我特別友好,講解後還送我走到一樓。

聖亞豐索老教堂內

聖亞豐索教堂供奉著永援聖母,老教堂的彩繪玻璃窗是法國製造的(見上圖)。

新、老教堂裡面有五六十人。有的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有的跪在聖象前。在歐洲教堂逐漸冷落的時代,新加坡會眾卻不減反增。

贖主會教堂對面的教堂

Novena Church教堂的馬路對面又是一座教堂。

這是屬於教會學校的教堂,學校操場有學生在打球。很想進去,但是教堂鎖著門。教堂外面是施工現場(見上圖)。

Thekchen Choling Singapore

新加坡大乘禪寺

在一條街巷的拐角處,看到了新加坡大乘禪寺。

新加坡大乘禪寺內外

裡面的工作人員正準備關門去吃晚飯,看到我站在門口,就問我要不要進去。進去後還給我介紹了寺里主要的幾尊佛:藥師佛、綠度母、千手觀音等。並告訴我這裡的釋迦牟尼佛是藏傳佛教的相貌。

寺廟很小,但不時有人過來敬香。還看到兩個年輕男女各牽一隻狗,倆人在寺廟的門廊里拿著水杯給狗飲水。飲完水分別牽著狗,一個轉經筒,一個敲鼓。

寺廟寫有:需脫鞋。還寫有可以帶寵物。

看到寺廟的一個小冊子上寫著:要給後代留下,募集修繕基金。

離開時,此地烏鴉鼓譟,不絕於耳,掩蓋了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聲,明明是在鬧市,卻仿佛置身於郊外。

浮羅敏佛山亭大伯公

在離開新加坡去樟宜機場前,推著行李箱做最後的旅行。乘渡船來到一個小島:烏敏島(pulau ubin )。一上島,就望見了一座廟。

浮羅敏佛山亭大伯公

浮羅敏佛山亭大伯公廟(見上圖)像一個紅色的亭子,周圍有棚子搭著,棚子所在的院子裡也供奉著神。

看到一對母子在燒香,他們一個神龕一個神龕的敬香和燒紙。

院子裡有一個神龕是拿督公,這裡的拿督公與洛陽大伯公宮的拿督公完全不同,這裡是壽星的模樣,而那次看到的是一個仙桃形狀的。

離開大伯公廟,沿著小路看植物,發現在一座山坡上還有一處大伯公廟。我很費力地提著行李箱上山坡去參觀時,後面來了一些華人,其中一個胳膊上有紋身的主動幫我提了行李箱。他們一行六人來自兩個家庭,一家來自瀋陽,一家在新加坡。那位主動幫我提行李箱的是新加坡華人。

我很是過意不去,他卻說舉手之勞而已。他太太告訴我:「不用謝!他這人就喜歡幫助別人。奉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在新加坡,我得到過許多的幫助,滿懷對新加坡人的謝意和意猶未盡的遊興,結束了充滿悖論的新加坡獨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