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中國以外唯一受華人執政的國家。沒有種族歧視或語言障礙,這類似於生活習俗。環境好,國民素質高,經濟發展速度快,對於人才需求當然也很旺盛。留學生畢業後可在當地就業,還可以申請移民。種種原因讓新加坡成為眾多學生留學移民關注的焦點。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領先世界,連歐美國家都紛紛研究學習。新加坡的基礎教育更是排名亞洲第一!新加坡國際化的課程容易銜接國外知名學府,加上精英教育、雙語教育以及分流制度,更是培養出一票精英人才。
雖然新加坡政府學校學生想上NTU/NUS也不那麼容易,要經過層層篩選、分流,但是比中國考生上北大清華的機率要高。此外,政府學校採用O水準、A水準的大英國協教育體系,歐美大學也認可,就算是畢業後直接申請歐美大學相對於中國學生申請留學也是更簡單的。

而新加坡國際學校主要是AP和IB教育體系。AP是美國高校招生的主要參考標準,而且AP體系的學校教學與美國的中小學接軌,學生轉學、升學去美國的適應期較短。IB是歐洲的國際學校標準,這些年發展很快,現在歐洲(包括英國)、澳洲、美國的高校都接受IB成績。持有IB證書的學生可以直接申請入讀120多個國家的4000多所大學。
新加坡的頂尖名校

說到名校,多數學生最嚮往的國內大學應該是清華北大吧,在新加坡也有著這樣的「雙子星」,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根據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的2020年版QS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並列全球第11位,領跑亞洲各大學!
而在本次排名中,國內清華大學從去年世界排名17位升至16位,繼續創造著中國大學在世界排名中的記錄。北大此次排名位居全球第22位。而根據英國公布的全球大學專業排名榜,新加坡國立大學有11個專業在全球前10名,南洋理工大學也有3個專業排在了全球前10名。這樣的大學如何不讓人嚮往?

不只是公立大學,新加坡也有部分私立大學,實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其中,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和新加坡科廷大學在新加坡是屬於非常特別的一類私立大學,雖然學生在新加坡讀書,但畢業時拿到的是澳洲大學的畢業證。
在最新的QS大學排名中,澳洲科廷大學位列全球第230!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排名全球377位,澳洲前20!與此同時,國內武漢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257位,南開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368位。
—
—

新加坡留學移民,移民可以選擇去新加坡攻讀碩士學位,因為新加坡碩士學位畢業生獲得簽證的機會非常高,通常是100%的通過率。新加坡的研究生教育體系相對較短。
公立大學的一般教學型碩士學位制度是兩年制。大多數中國學生可以在1-1.5年內完成學業。研究型學術體系為期3年。大多數來自新加坡移民的中國學生可以在兩年內完成學業並順利畢業,這比國內研究生的3年學習時間短。
新加坡可以在碩士畢業後直接投資移民。新加坡政府決心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吸引優秀的海外人才。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NTU的學生他們被新加坡政府視為傑出的海外人才。如果學生畢業後在新加坡工作,一旦工作,可以立即申請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綠卡)。
—
—
—
—

留學移民福利:
1.擁有新加坡綠卡,你可以享受福利(住房、醫療保險、兒童教育、養老)和購買新加坡政府提供的政府福利住房,並可以用公積金的50%支付每月銀行按揭費用。可享受公積金支付的醫療福利/養老福利。
2.你可以申請新加坡國籍並成為新加坡公民。持有新加坡護照可以被100多個國家免簽,你可以自由通過美國和加拿大、日本、歐盟等國家。
3.兒女可以就讀所有公立學校(包括小學、中學、大中專院校),並享受相應的政府獎學金或學費貸款安排。
4.獲得綠卡可以保證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可以一起獲得綠卡。沒有任何條件,他們可以保證他們的家人可以一起去新加坡,而且可以多次往返國家。
—
—
申請條件
1.申請人在新加坡居住兩年或以上
2.申請人通過一項國家考試
(PSLE小六離校會考/N水準/A水準/O水準;或者讀IP課程,IP課程是在新加坡政府中學成績優異者不需要通過O水準考試,可以直接升入新加坡的高中,讀IP課程的學生普遍是小升初時PSLE成績較高)
申請流程
免費評估客戶背景及簽署委託協議
為學生制定合適的留學方案
規劃學生的移民方案
當學生參加上述提到的其中一項考試,並已經居住滿兩年。滿足兩個條件後,幫助學生申請新加坡PR

留學移民專業選擇:
在新加坡學習並移民後,大多數學生將選擇技術移民到新加坡。新加坡技術移民關注申請者的資格和工作,包括公有制畢業後,在公立或私立大學擁本科學歷或以上人。
如果受僱於當地公司並獲得就業許可,可以工作半年申請新加坡永久居留權。可以看出,外國學生在出國留學方面有著固有的優勢,在申請移民方面會更有競爭力。
目前,新加坡正在向知識經濟轉型。主要成長型產業或新興產業也逐漸向高產值和高技術方向發展。在醫療保健行業,教育、旅遊、新興技術產業(半導體和環境技術等)。)、創意產業(藝術和娛樂)、生物製藥技術產業等。也開始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