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今出國留學再也不是富家子弟的專屬,越來越多的學子,可以走出國門追夢!
既然選擇千里迢迢出國留學,選擇教育含金量高的留學國度,就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體制,因此,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深受廣大學生和家長的青睞!

新加坡素以精英教育馳名。新加坡的中小學學生在近年來的多次國際測評中拔得頭籌。
OECD的教育主管安德烈亞·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指出,新加坡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很高的識字率,表明教育體制發展作用巨大。
那麼這個地處東南亞的彈丸小國在精英教育制度上到底有什麼秘訣?他們到底通過什麼體系培養精英學子?我們今天來一窺究竟吧。
一、政府「以教興國」的戰略支撐
在新加坡,教育部門是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財政支出部門,自2005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面的開支翻了一番,2017政府對教育的投資達到129億新元,占國家總預算的17%。可見其對待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

憑藉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國內教育氛圍日漸濃厚,新加坡低齡教育連續稱霸世界,高等教育學院校更是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都是亞洲頗具盛名的高等學府,每年吸引著無數從世界各地前來留學的學子,令其成為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的教育樞紐。
二、分流體制下的精英篩選
新加坡多元化的升學路徑。新加坡的中學提供三項不同源流的課程,根據學生的小學離校考試 (PSLE) 成績,孩子將被分配到三類學校:快捷(包括一些學校所提供的綜合課程)、普通(學術)或普通(工藝)課程。
這一制度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學生可以被分配到適合他學習進度和方式的課程。如果學生就讀普通(學術)/普通(工藝)源流課程,也可以選修某些快捷或普通(學術)源流的課程,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所長,加強在某些專長領域的能力,並且在基礎學科上獲得更多的課時保障。

新加坡的教育概況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儘管備受爭議,但是這一制度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和弱項來選擇不同難度的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做到了因材施教,節省了教育資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在新加坡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三、設立教育監管部門體系
新加坡政府設有專門的教育監管部門來負責對學校、校長、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評估,評估策略科學、嚴謹。
教師素質評估的程序:每年末提交下一年度活動目標,每年兩次工作報告,每年一次校長、主任的討論評級。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估包括:教學計劃、授課技巧與組織、課室管理、反饋與評估、專業素質。
評估工作中紀律嚴明,一旦有教師在評估中不合格,將逐出教師系列,終身不能做教師。也正是這種嚴謹的監管態度,致使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得以落實,教育水平提高,教育事業發展迅猛。
四、全國教師系統培訓體系
新加坡政府每年都會選擇最優秀的學生,全額資助他們去美國頂級學校讀書,然後畢業後回到國立教育學校,經過一定的培訓和實踐之後,進入公立學校,為學校注入新鮮血液。
新加坡深知只有教師的素養足夠優秀,他們教出來的學生才能足夠優秀,這也是這個小國的教育理念始終保持在世界前沿的原因之一。

在創新特色的教育模式驅動下,新加坡在近年來一直霸占了亞洲教育領頭羊的位置,未來赴新加坡留學的精英學子也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