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街頭藝術成為城市的另一張名片。

甘榜格南是新加坡著名壁畫基地之一。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新加坡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和自然環境融合方面達到了極致,世界最宜居城市的美名也得到世界的認可。

可當你真正走進這個城市,高樓大廈,園林綠化這些最直觀的感受似乎並不能完全展現這個城市的風貌,反倒是在街角不經意間的一抬頭看到的街頭藝術更能展現城市的靈魂。

位於卡佩芝台(Cuppage Terrace)的彩繪 這些被貼上「叛逆」、「塗鴉」、「激進」、「溫情」標籤的街頭藝術,更能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還有個性和包容!
街頭藝術展現城市軟實力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從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誕生的街頭藝術就成為這個城市的另一張名片。街頭藝術的風潮也迅速席捲倫敦,舊金山、東京、柏林這些一線大城市,有的人甚至將街頭藝術看做是城市軟實力最重要的一環。
它的思想性,藝術性更直接,更接地氣,而且對社會產生的衝擊性都遠遠強過普通藝術。


葉耀宗繪畫作品 圖片來源:Visit Singapore 官方網站


Mohamed Zulkaernaen作品

《探出窗口的男孩》是立陶宛藝術家扎恰雷維奇的作品。攝影:John

擅長以黑白藝術風格創作壁畫的藝術家Speak Cryptic 圖片來源: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 新加坡的街頭藝術充滿溫情 新加坡的街頭藝術自然也融入其中。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帶有濃烈的叛逆色彩,但經過這麼多年的不斷塗刷,新加坡的街頭藝術展現出南洋人婉約細膩的特點。

「星際夢想」,位於遠東廣場,帶點科幻色彩,超時空的主題,每天激勵著行人。


位於哈芝巷角落的餐廳,飾以參照該區特色而打造的壁畫。Choo Yut Shing 攝 新加坡是個多移民融合的國家,藝術家們也將這些移民的生活狀態表現在街頭藝術之中,更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這一副作品,就是描繪了一位阿拉伯移民的滄桑。作者Ceno2在南洋美術學院學習西方繪畫,後來一直追求街頭藝術的表現,一直是國際塗鴉界的常客。

這件掛在哈吉巷(Haji Lane)牆上的作品,據說受到阿茲台克戰士的啟發,場面宏大。

這件作品看似雜亂,但其中也是包含了多個國家的人文元素。 坐著飛毯來的西裝客卻長著一個鋼鐵大手一般的腦袋,真是讓人覺得腦洞大開。

在滑鐵盧街(Waterloo St)的這一副作品叫《冰球》,它更體現了舊時新加坡的歷史風貌。



繪製壁畫讓Belinda的空巢生活變得更充實。圖片來源:Belinda Lo


新加坡鼓勵發展街頭藝術
有衝擊,有歷史,有懷舊,還有甜甜的溫度。這就是新加坡街頭藝術特有的魅力。
但是不少街頭藝術愛好者們認為,街頭藝術是個非常能夠體現觀念衝擊和碰撞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西方大都會的街頭藝術相比,本地作品應該有跟多的社會議題的探討。

而且新加坡對街頭藝術一直都持開放態度。國家藝術理事會的官員表示,只要不是未經書面許可的違法或破壞行為,藝理會支持藝術家在公共空間進行藝術創作,甚至鼓勵與公眾以互動的方式聯合創作。
藝理會也指出,新加坡旅遊局和國家文物局近年來也經常性地向藝術家委約作品。這些作品不光點綴了國人的生活空間,也向國際遊客生動而直接地展示我國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
紐約的作品更純粹
既然談到街頭藝術,那就不能不談談它的發祥地紐約。
在紐約Bushwick地區,這裡基本上就是街頭藝術的後花園。

「塗鴉」一詞在這裡誕生,它在不斷演變,也趨於中性化。公共空間和藝術場所之爭似乎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具有美感和情感的藝術作品自然會打動人們的內心。
卡通人物與現實結合,也是常用的方式。
如今這種藝術形式在大眾心中的接受度已漸提高,而且成為展現城市魅力的一張漂亮的名片。

紐約的街頭藝術作品,更直接,更有衝擊性。

這些作品也或多或少引來爭議:有人認為,它們是對公共秩序的蔑視,是毫無爭議的違法行為;有人則認為,這是出於人類與生俱來挑戰權威的本能,是文明進步的必然規律。
東京的更有辨識度
日本東京的街頭藝術,沒有美國那麼大氣,而且受到日本強大的動漫影響,卡通化,麽麽噠,非常有辨識度!

這些塗鴉,很多都是店家專門請人噴塗上去的。

可愛版本的東京塔。

這些街頭藝術也是吸引各種潮人、潮服拍攝的最佳場所。
中國重慶後起之秀
中國的街頭藝術也是不斷發展,其中重慶這個網紅城市,為了發展街頭藝術,專門打造了一條塗鴉街,為城市增添了競爭力。

黃桷坪塗鴉藝術街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轄區,它全長1.25公里,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個塗鴉藝術作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