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澍城25年來銳氣被磨平,也學會了感恩。(林國明攝)
資深演員陳澍城25年來從未缺席紅星大獎頒獎禮,是全勤模範生。紅星大獎今年步入第25屆,四分一個世紀以來,這個頒獎禮在掌聲中寫下新加坡演藝圈的歷史,卻也在爭議聲中留下不少經典畫面和語錄。
新加坡觀眾透過它見證演員的起起落落,陳澍城為什麼希望能獲頒「土地公獎」?且聽他娓娓道來。
陳澍城1971年開始演戲,1984年正式加入電視台,是「建台一代」。
過去25年的紅星大獎中,他曾經意氣風發過,也曾失落過,如今笑看風雲,自我調侃希望有機會當「土地公」。
「我入圍20大應該也有十幾次吧?但很多老演員都是『年年有入圍,次次空手歸』。我一直很想問公司能不能頒發一個『土地公獎』,年輕人拿10次的10大最受歡迎可以上神台,那我們可不可以入圍20次就做『土地公』,之後就不再參與,哈!」
「終身幸福獎」 最有意義
陳澍城曾獲「特別成就獎」「最佳男配角獎」「常青演繹獎」與「藝壇常青樹獎」。對他來說,每個獎項都是努力得來的,所以非常珍惜。但在他心中,1984年拿到的「最佳男主角獎」格外有意義。
「那年我剛簽約電視台,演《霧鎖南洋》後和佩如(如今的太太)拿到由媒體票選的年度最佳男女主角。當時我很開心,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這個行業發光發熱。那個獎項對我非常重要,而且之後我還贏得美人歸,最佳男女主角後來變成老公老婆。」
他說:「其他獎項都靠努力得到的,但那個獎是我用愛心和魅力獲得的。哈哈哈!當然,終身成就獎也是很大的安慰,那是個崇高的獎項,卻敵不過這個『終身幸福獎』,能得這兩個終身獎,我一生很滿足了。」
磨平銳氣學會感恩
陳澍城當年曾是有話直說的「潮州怒漢」,2012年他憑《行醫》奪下最佳男配角後的致謝詞就讓人津津樂道。
回憶當時,他有些感慨地說:「年輕時意氣風發,也比較沖。當時我在台上說,以後不用再『哭父哭母』了,被媒體解讀為得獎就不用哭父哭母,但我說的是,以後不用再哭天搶地的演戲,可以靠內涵,而不是整天高分貝的叫喊,因為我在《行醫》的角色比較陰柔。」
他當時還跟公司喊話,演那麼多年都沒有得獎,跟哇哇映畫才演兩年就得獎。說到這裡,原本談笑風生的他變得有點嚴肅:「憑良心說,公司對我很厚道。大概五年前我續約時問過主管,我幾次上台致辭都蠻沖的,老闆有什麼反應。主管說,沒有啊!老闆只問,大哥今天又不開心了嗎?我這才覺得不好意思,也領悟到人家對我寬宏大量,包容我,我為什麼把它當作理所當然?」
一時感觸的他,這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心情平復後,他感慨地說:「所以我學會感恩。」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