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河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的河段,分別建了駁船碼頭、克拉碼頭和羅拔申碼頭。駁船碼頭位於河口,即今天的魚尾獅公園附近,克拉碼頭位於其上游。
早期的克拉碼頭沿岸有很多倉庫和商鋪。苦力從駁船上將貨物卸下來,搬運到倉庫中存放。當時的商鋪多為兩三層,一層是商店或辦公室,上層則住著苦力、勞工和他們的家人。
凱德贏得了克拉碼頭的開發改造權,他們委託思邦(spark)負責設計。這個事務所在中國也有不少作品,如上海蘇河灣,徐匯工具箱等。

在商業街,設計師用雅致的「天使天蓬」創造了陰涼的環境,與支撐處鯨魚尾巴造型的慢速風扇新風系統配合,為遊客創造了28度左右的舒適溫度。
對河岸自身的改造,設計並建造了最大限度越過河堤、懸空的用餐平台(蓮花盤),覆於其上的傘狀遮陽篷被叫做「風信子」。一到晚上,「風信子」倒映在新加坡河面上,在夜空中變換不同的顏色,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