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再次被國際非政府組織「救助兒童會」評選為最適合養娃的國家第一名。
新加坡政府每年對學前教育投入10億新幣,相當於政府對新加坡的每個孩子一年都要投入2萬新幣!
昨天,新加坡西北社區發展理事會在We Care關懷計劃下,籌集超過50萬元來資助1600多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幫助他們減輕學費的壓力。

新加坡的幼兒教育
新加坡的幼兒教育分為託兒所和幼兒園兩部分。
託兒所接納的孩子基本在 18 個月-3 歲之間,是為解決上班父母日常不能照料孩子的問題。父母上班前把孩子托給託兒所中心,下班後再將孩子接回家。
幼兒園主要針對 2—6 歲的孩子,設有3年制課程,側重於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社交技能、解決問題的技能、數字概念、音樂欣賞和戶外活動等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分為小班(Nursery )、中班(K1) 、大班(K2) 三個階段,有的幼兒園也有豆豆班,以責任、尊重、堅持為核心教學理念,提倡老師要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點和潛質,加以引導和激發。
課堂採用雙語教學,第一語言是政府規定的教學媒介語英語,第二語言是新加坡諸族裔的母語,包括中文、馬來語和淡米爾語(也作泰米爾語)。新加坡華僑眾多,加之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中文在新加坡也變得愈加炙手可熱。

新加坡的幼兒園
國際學生可選擇的新加坡幼兒園共分三種類型: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國際幼兒園。
幼兒園入學不需要參加考試,2至5歲的孩子可以直接申請,即使是家長不在新加坡工作也沒有新加坡身份的小朋友也可以來新加坡讀幼兒園。
國際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一般學額充足,公立幼兒園學額比較緊缺,需要申請,3歲之後申請公立幼兒園,學生准證獲批的可能性更大。
新加坡有大批優秀的私立和國際幼兒園,這兩種類型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同樣能夠得到保障。

新加坡幼兒園一年四季都可以申請入學,但是從申請成功率來講,任何一所學校都最好提前三個月以上著手準備,只要學校有空位即可申請該校。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
給家長們的3條建議

孩子是否具備入園的條件
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的基本能力。
語言能力:寶寶可以使用「餓」「渴」「痛」「上廁所」等表達基本需求的語言,能夠理解老師的指示。
選擇合適的幼兒園
注意觀察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互動,看看老師對待孩子是否有耐心,是否活潑有趣能夠帶動小朋友, 有愛心的老師會喜歡和小朋友相處,並且會通過各種有趣的遊戲讓孩子喜歡學習。
觀察幼兒園的整體課程是足以幫助孩子培養對終身學習的熱情,如果計劃將來把孩子送入政府學校,那麼就要注意觀察幼兒園的課程是否能夠讓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小學的知識點完美銜接,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

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身體平衡能力,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因此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幼兒園是否給孩子們安排了足夠的運動時間和體育活動,安全活動的空間範圍是否夠大。
觀察一下園內的設施及衛生狀況,比如看園內容易撞頭的牆角牆面是否做了保護措施,衛生間和洗澡區是否做了防滑處理等等。另外,家長們一定要留意一下廚房是否整潔有序,食物的衛生和營養會極大影響到孩子的身心、智力發展。
孩子哭是正常的反應
有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會興高采烈地進入幼兒園,但大多數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反應卻並不會這麼興奮。
相反,他們會對離開父母這件事表現出不安,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幼兒的這些反應是正常、健康的。
所以,當家長們面臨因為要去幼兒園哭鬧的孩子時,一定要提醒自己,這是處於發展階段的孩子正常的反應。

新加坡的陪讀政策
學生在獲得簽證後,一位母系親屬可以同時辦理入境簽證,一起前往新加坡。
母系親屬可以是媽媽、奶奶、姥姥三人中的一人,男性親屬不可以陪讀。家長在新加坡陪讀滿一年後,就可以在當地合法打工了。一般來說,孩子年齡小的話,家長的工作不能影響照顧孩子,所選工作要充分考慮到孩子上下學的時間。
孩子年滿16周歲後,家長的陪讀簽證就停止了。一般家長想要繼續留在新加坡會有兩種情況:
孩子考上初級學院了,新加坡大使館會根據情況同意家長延長陪讀時間;
家長在新加坡就業,就會取消陪讀簽證改申工作簽證。拿到工作簽證,一年至兩年後可以申請PR(永久居民)身份。當家長申請PR成功後,孩子就將自動就轉成PR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