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以前大學本科階段或是碩博階段出國留學才是主流,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開始接受低齡留學,中學就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甚至幼兒園、小學就出國留學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說起低齡留學,新加坡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國家對低齡留學十分寬容的政策,新加坡也逐漸成為低齡留學的熱門國家之一。不過,雖然新加坡與中國有著諸多聯繫,但是低齡學生在出國讀書方面還是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在學習環境的適應、獨立生活的能力等方面,都將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在一份《出境後服務用戶需求調研報告》中顯示,47%小留學生認為在國外上學期間會感到經常焦慮,43%小留學生會偶爾焦慮。小留學生最關注的問題是難以融入當地生活,其占比24%;難過語言關和遠離家鄉想家占比相同為21%。

雖然低齡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而且新加坡還允許16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陪讀,但是因為學生年齡還太小,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又應該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留學生活呢?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提前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
在國內,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都被父母們照顧得很好。孩子的衣服都是父母洗,飯菜都是由父母做,導致他們做家務的能力低下。有的孩子連每天需要換洗自己的衣服都不知道。雖然新加坡有貼心的陪讀政策,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選擇寄宿生活。那麼學會自己去做以前父母們操辦的事情,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對於準備留學的低齡學生們,家長們一定要在國內就要開始鍛鍊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讓孩子從洗澡,洗衣開始,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
提前做好留學計劃
對於低齡孩子來說,家長最好給針對孩子及家庭的情況制定一份留學計劃,如去陪讀就跟孩子一起同步學習,一起了解留學期間的大小事項,在國外該用怎樣的學習方法?做好心理和學習準備。以免到了國外後適應不良,產生厭煩情緒,這樣的話要再適應就很困難了。

提前了解國外國情習俗
新加坡的社會、國情、經濟、文化都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華人居多,但是新加坡還是更像西方國家。中國學生的留學之路,不應僅僅是在校園中求學的過程,更是接觸和了解、乃至運用國際社會文化「為自己發展而用」的一個難得的過程。
在出國前,學生應該充分了解新加坡的社會人文、歷史、經濟、民族、就業等方面的豐富信息,這可以幫助一個中國學生更快地創建屬於自己的留學生活圈子。
提升英語能力
留學前和留學後的第一年一定要著重學習英語,無論是平時的學習用的,還是口語都非常重要。
新加坡最主要的溝通語言還是英語,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授課,用的都是英語。在新加坡,如果能夠用語言和其他小夥伴們正常溝通,上課能夠聽懂教師上課,這樣才能更加快速的融入留學生活。
排解孩子想家之情
剛上寄宿學校的孩子,尤其是低齡中、小學生,常常由於想家,思念父母而哭鬧。現在的網絡很發達,且學校會提供無線網,溝通也會很順暢、方便。對於處於青少年的學生來講,是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的,所以家長也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適應時間。
寄宿的孩子,離家之後,想家,戀家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父母不應粗暴地責罵孩子。而應該慢慢安慰他們,讓他們明白:父母明白他們的心情,也理解他們的感受。

定時溝通
父母和孩子約定每天/每周固定的交流時間。在孩子開始寄宿的最初一段時間內,父母可以約定每天和孩子打電話或發微信,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情緒。這樣既可以解決了孩子思念父母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新生活。
此外,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要注意避免每天和孩子打許多電話,或者給孩子無休無止地發簡訊。因為父母頻繁地和孩子聯繫不僅會勾起孩子的思鄉之情,也會擾亂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更難適應新的生活節奏。
培養安全意識
孩子去了新加坡留學,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注意自身安全。讓他們明白父母不在身邊時,如何保護自己。在擁有高素質群體的精英學校,學生素質會比較高,也會非常的團結,所以整體環境良好,不會受到來自外界的干擾。
除此以外,雖然新加坡的治安良好,但是這並不代表新加坡不存在犯罪現象,因此,學生在外也應該注意保護自身的人身安全,遇到緊急情況要及時撥打電話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