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政府學校迎來新學年,不少學生們都進入了新的學習階段。
新加坡政府學校也憑藉著雙語教學、升名校不難、家長可陪讀、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等眾多優勢,讓中國家長青睞有加。
但不少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會開始糾結:
新加坡政府學校和中國學校都是屬於公立學校,兩者有何不一樣?
孩子會更加適合中國學校還是新加坡政府學校?
新加坡留學網邀請到了分別在新加坡和中國的陪讀媽媽,細聊兩類學校的區別。
教育體系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首先來談一談作為家長最關心的教育體系。
最開始想送孩子來新加坡的最大一個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政府學校採用的是新加坡本地的教學體制,以大英國協教育體制為基礎,採取雙語教學模式。
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既有東方「應試教育」中的注重學術成就、考驗學生的深度學術鑽研能力,也有著西方「素質教育」中的發展個人能力特長等理念。
孩子畢業後,不僅可以選擇升入新加坡本地大學,也可以去申請海外名校。
國內陪讀媽媽

在國內,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選拔」,以「應試教育」為基礎,以最終的【高考】成績為結果導向。
國內的學校普遍競爭都比較激烈,特別是現在的分流制度,在中考,有一半的學生會被「分流」到職業學校。
因此,孩子擠破頭的想考進區重點、市重點,因為只有這樣,進入好大學的可能性才會比較大一點。
雖然這樣的教育環境實在是太「卷」,但是沒有辦法,稍不注意就落在同齡人後面。
從小學一開始,我就非常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畢竟有了好的成績才能進入一個好的高中,進入了好的高中才有機會考入好大學。
升學體制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新加坡雖然不如國內「卷」,但其教育體制從小學就開始分流。
在小學三年級結束時,學生都會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邀請,選擇是否參加高才班選拔GEP。
一般成績不錯的同學都會參加,因為GEP學校是新加坡名校中的名校。成功考入意味著邁出了走向NUS、NTU名校的第一步。
在小學畢業時,學生們都會參加新加坡小學畢業考試PSLE,根據這次考試成績,學生們會去到不同中學。高分學生會進入學業快速通道,直接去學習6年中學直通車課程,通過A水準考試然後進入大學。
中學畢業時,需要參加新加坡中考O-Level考試,根據不同的考試成績,學生可以申請新加坡初級學院(JC,相當於中國的高中)、理工學院(Poly,新加坡教育特色)、私立高校的大學預科,或者去海外其他的大英國協國家的初級學院或大學預科就讀。
其實這樣的升學體制,也讓孩子的升學路徑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國內陪讀媽媽

國內的升學體制就比較簡單。
在小學階段並沒有任何的分流考試,小升初考試進入初中,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學生們需要一同參加中考,但不同地區的考試難度及分數線都有相應的區別。
進入高中後,就大不同了。隨著近年來的高考制度改革,學生們會面臨著「3+1+2」分科制度。
*3個必選科目:語文、數學、英語;
1個首選科目:物理、歷史(2選1);
2個再選科目: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選2)。
最終根據各科總成績報考大學。
對於不少學生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高考一考定終身。
課程設置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新加坡政府小學每節課程時間在30分鐘,一天連續上十一節課。
一節課結束之後,學生會被老師帶領到另一個教室去上另一堂課,俗稱「走班制」。
而在9:30-10:30之間,有半個小時的點心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學生們可以去自行購買食物,補充能量。
國內陪讀媽媽

國內的課程時間在45分鐘,每節課程之間會休息10分鐘,且學生們都在一個班級里上課,以班級為單位參加各種比賽、學校活動等。
在10:00-10:30之間,有半個小時左右的大課間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學校通常會組織學生們進行體育運動鍛鍊。
課程內容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新加坡主課包括英語、科學、數學和母語,副課包括體育、音樂、美術等。
放學後,學生們還會參加學校組織的CCA,如足球、籃球、弦樂隊、合唱團、舞蹈、戲劇等。不同與國內的特長興趣班,CCA活動是學校強制參加的。
在O-Level考試中,CCA得分較高的學生可以享受到「升學優待」,那就是在成績中直接減掉兩分。
國內陪讀媽媽

國內的主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副課包括體育、音樂、歷史、地理、思想與品德等。
放學後,學生們通常會去參加各種課程補習班或特長提高班,如奧數、英語強化班等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據我所觀察到的,國內的孩子幾乎都是在周末去參加興趣特長班,平常還是以補習學業為主。並且,這些特長班也是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
上課時間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新加坡政府學校實行半日制教學,這一點和國內還是不一樣的。
就以目前孩子就讀的小三為例,通常孩子早上7點半就上課,下午1點半-2點放學。
但不同的學校放學時間根據年級安排有所區別,像小學階段就會放的時間比較早一點,而像新加坡初中的放學時間會稍晚一點,普遍就在下午3點-4點左右。
放學後,孩子們會根據CCA課時安排進行上課,若當天孩子沒有CCA課程,也可以參與其他課外活動。
國內陪讀媽媽

國內則是不同於新加坡,是實行一天制教學,通常早上8點30開始上課,小學直到下午4點30左右放學,中學一般是在5點30左右放學。
不同的學校還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晚自習,但多見於初、高中階段,晚自習的下課時間通常在9點左右。
教育年限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新加坡的小學一共是6年,初中4年,高中2年,總的基礎教育時長和國內一樣,都是12年。
只不過,在初四結束後,學生需要參加新加坡「中考」O-Level考試。高中結束後,申請新加坡本地大學則需要參加A水準考試。
政府學校的開學季都是在每年的1月1日元旦節後,對於在小一階段就來申請新加坡政府小學的同學來說,則會面臨降級的情況。
國內陪讀媽媽

國內則是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在12年的基礎教育階段中,學生在高中前不用擔心會被「分流」,按部就班的跟著年級走就可以了。
但初中結束後,學生需要參加初升高考試-中考;高中結束後,則需要參加高中升大學考試-高考。
開學時間一般都在9月1號。
入學難度不同
新加坡陪讀媽媽

對於國際生而言,需要先入讀新加坡幼兒園才有機會申請到新加坡小一,但新加坡小一的入學名額有限,不能保證所有報名的國際學生都有學額,而是要等到新加坡公民和永居的學額都分配完之後,用剩餘的名額才來招收國際學生。
而在其他年級想要從國內的學校進入新加坡政府就讀,就需要參加每年9月由新加坡教育部為國際學生統一組織安排的AEIS考試,通過的學生在次年的1月進入政府小學。
如果國際學生沒有順利通過當年9月的AEIS考試,可以申請報名參加次年2月舉辦的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國際學生統一入學考試補充考試S-AEIS。
但AEIS考試難度比較大,不少學生都需要考2-3次才能通過。
一般這個階段的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就讀新加坡私立小學或者國際學校作為備考過渡。
國內陪讀媽媽

國內的學生入學的方式就比較複雜了,如果想就讀稍好一點的公立學校,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的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公立小學、初中階段都採取根據學區戶籍「搖號」進入本區小學。
若需要跨區進入好的公立學校,則需要把戶口遷到所要轉的區的房產內。
除此之外,不少學校還會有入學測試等環節。
總的來說,如果想就讀名列前茅的公立學校,對家長的考驗也不小。
除了上述主要區別之外,兩者在教學費用、課後作業、放假時間、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均有差異。但也由於這些差異,導致兩者教育環境完全不同。
多數家長認為,新加坡教育環境不像國內教育環境如此之卷,在新加坡,孩子能開開心心的把知識掌握,在學習過程中也更加樂於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去學習,升學路徑也更加多元化。
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會選擇把孩子送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我們也越來越發現,不少家長「擠破頭」也要讓孩子通過AEIS考試,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就讀。
但無論是新加坡政府學校還是中國學校,家長們最重要的還是選擇一個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