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2024年1月S-AEIS考試報名,開放系統當天,報名系統就被擠卡,考位在1天之內一搶而空。
而去年下半年的AEIS考試,看到新聞也說人數創下新高。

當初帶娃從中國來新加坡考政府學校的時候,身邊還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來新加坡讀普通的公立學校,而不是國際學校。現在看AEIS考試的人山人海畫面,真是倒吸涼氣。
雖然新加坡的低齡留學,和英國美國比,算是個比較小眾的選擇,但這最近和在新加坡這邊一起帶娃讀書的朋友交流,大家都表示做的是正確的選擇,對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況是滿意的。
孩子就讀後的變化
對我們家孩子來說,就讀的這一段時間,能明顯感覺到她的變化。

01 更加活潑開朗
在國內上學時,她常常是班級中不太起眼的一位,每天面對學習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顯得有些沮喪。她總是擔心老師和同學們對她的看法,這讓我看著都感到心疼。
然而,現在的她變得更加活潑了。每天只上半天課,下午參加各種豐富的課外活動,各類運動項目讓她身體素質明顯提升,這一年幾乎沒有生過病。
02 更加敢於表達自己
在HDB樓下遇到其他國家的小朋友時,她會熱情地用英文打招呼,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且毫不害怕說錯。她自己對此的看法是:「英語能聽懂就好,為什麼要糾結用詞和句子對不對呢?」
03 更加像個小大人
開始自己負責自己的事務,包括學校中的一些事務。她學會了主動與老師溝通,當有想法和需求時,她甚至知道如何向老師陳述理由,為自己爭取權益。不再是過去那個只會回家找媽媽訴苦的小孩。
來新加坡後的其他變化
關於學習方式,也能感受到國內外教育存在巨大差異。國內更偏向於填鴨式教學,老師迫切地希望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目的是讓孩子「把題做對」「拿到分數」。
而在新加坡,從小學開始,很多課程就更注重課堂討論和小組作業,一節課通常從一個問題開始,讓孩子自主思考和討論。

剛來的時候作為家長會有點慌,覺得孩子好像一個月也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但仔細想想,這是在培養了她的思維模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新加坡小學,如果老師布置了作文,她會自己去查資料,了解需要的內容。而在國內時,我給她報的作文班,老師都是給學生模板和好詞好句,讓孩子一點點背下來,按照固定的格式寫。
家 長 感 受

我的感覺是,國內教育有國內教育的優點,比如學習難度和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國內還是可以秒殺一些世界其他地區的,但對於不太適應國內教育方式的孩子,可以嘗試一下其他環境。
看AEIS的考試人數,在不大量擴招的前提下,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入學難度肯定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新加坡是英文教學,國內孩子的英文水平應對英文母語者的學習還是很有難度。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通過AEIS是肯定的。可以先找老師測試評估一下,然後決定是否要留學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