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新加坡國會就新預算案聲明展開多場辯論,而針對學前教育方面,也釋放出了不少信息……
政府將推出學前教育中心管理系統
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費紹爾在國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指出,幼兒培育署將在今年推出學前教育中心管理系統,為家長和學前教育中心提供更多便利。

圖片來源:Channel NewsAsia
這個系統將能簡化申請執照和津貼方面的程序。學前教育中心可以減少輸入資料的麻煩,不必保留家長複印的出生證和身份證文件。
「家長只要填寫一份表格,申請各種託兒津貼和經濟援助。預計,每年會有大約2萬戶新家庭能從中受惠,而申請津貼的時間也能減半。」
此外,幼兒培育署會同保健促進局合作,為學前教育領域進行職場衛生和安全評估,建議如何改善人力資源措施和工作環境。
議員呼籲學前教育改為強制性
新加坡是一個尤其注重中小學低齡教育發展的國家,因此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學習基礎至關重要!
本年度國會預算案聲明辯論上,多名議員呼籲政府把幼兒園改為強制性,並投入更多資源讓幼兒學費更便宜。

議員林偉傑(三巴旺集選區)就在2月27日的預算案辯論指出,本地小學和中學學費獲得高度資助,小學每月的雜費6元5角,中學每月學費為5元,而相比之下,4小時的教育部幼兒園每月160元,差別非常大。
「既然學前教育的重要性眾所皆知,林偉傑議員就呼籲政府把學前教育改為強制性,並提供更多資源讓學前教育如小學一樣免付學費。」
議員王鼎昆(馬西嶺—油池集選區)則建議,幼兒園一律收取10元學費,無須進行支付能力調查,就如小學收費一樣不看家庭收入。
有居民反應幼兒園收費太複雜,因此王鼎昆也建議:
「與其讓家長支付幼兒園的全額費用後再索償在職母親能享有的津貼,不如直接讓在職母親支付扣除津貼後的剩餘學費。」
王鼎昆議員也希望政府能提高託兒費用的津貼、提供受津貼的校車服務,以及給予在職母親更多支持。
學前教育在新加坡
——為何如此重要?

1
新加坡政壇觀點:
應對不平等問題,從學前教育入手最有效!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曾表示,不平等是新加坡面對的最嚴峻問題之一!
而政府應對這個問題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為各階層提供公平的機會,而最有效的階段當屬學前教育:通過學前教育改善起跑點,並堅持唯才是用的原則。
「我們將在『上游』,也就是學前教育階段,為國人提供幫助,確保人們能夠因才能進階,而不是依託家庭出身和財富。」

尚穆根(圖片來源:YouTube)
早在1961年,新加坡政壇元老吳慶瑞博士就提出警告,如果精英分子形成小圈子,壟斷權力,許多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會失去施展才能的機會。
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都在努力通過各種措施,幫助弱勢群體提升,確保不平等現象得到緩解。
在2017年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總理曾宣布,政府將為學前教育的撥款將增倍,於2022年達到17億新元以及增加4萬個學額。到了2023年,教育部幼兒園的總數也會達到50所。

平等 如果比較用來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新加坡這10年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出生於低收入家庭的新加坡人也比英美國家的居民更有機會成為國內收入最高的20%。
2
新加坡教育觀點:
學前教育的過度作用。
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這個階段,一般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量是否到位。
不過,調查發現,許多本地家長認為孩子升上小學時,社交情緒和其他方面的發展更重要,如上學是否開心及個人衛生意識等。

事實亦如此:
一項由國立教育學院進行的調查,列出了一系列指標,讓家長與教師鑑定孩子是否算是成功過渡到小學。
受訪者把「孩子懂得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和「上學是否開心」列為「極為重要」;
「孩子是否會遵守課室規矩」和「對學習有好奇心」等被列為「非常重要」;
一般人認為許多新加坡「怕輸」家長非常在意的「孩子能夠認字」則列在「重要」的欄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認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學生懂得人類的多樣性。同時,還要教他們認識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間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
為了讓孩子順利過渡,新加坡的學前教育也在努力朝著多元化的方向邁進:

1/3
新加坡政府規定了幼兒園每個學期必須有一定量的戶外活動,並且還有孩子的反饋報告,使小朋友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知識,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2/3
以「玩」為媒介,通過模仿老師所做的示範,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知識和技能,並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3/3
新加坡幼兒園一般教學兩種語言,英語和母語,母語包括華語、馬來語等。教室牆面的布置上,也貼有不少圖,均是雙語同步的內容。
未來,為提升學前教育
新加坡政府將通過3大策略實現!

為提升學前教育,新加坡政府這幾年將通過增加學額、提升素質以及加強師資培訓這三大策略實現這一目標。
1
增加學額:
總數達20萬!
在增加學額方面,具體來說,全天學額將再增加4萬個,使總數達20萬個。新組屋區的主要業者會開設照顧4歲以下幼兒的嬰幼兒教育中心(Early Years Centers),並同附近的教育部幼兒園配對。

未來五年,政府在這方面的開支將從每年8億5000萬元翻倍到17億元。而在五年前,李顯龍總理宣布推動學前教育以來,這個領域已取得長足進展,全天學額增加了5萬個。
再加上更多夥伴業者加入,到了2023年,每三個學前兒童中就會有兩個在政府或政府支持的學前教育中心就讀。
2
提升素質:
提供更多全日制的託兒服務!
在提升素質方面,政府也已經著手提供更多全日制的託兒服務,以讓年輕夫婦安心多生育,不必為了托嬰託兒的安排而有後顧之憂。

圖片來源:YouTube
為了提升幼兒園的素質,教育部將陸續設立更多的教育部幼兒園(MOE Kindergarten,簡稱MK),希望在2023年以前增至大約50所。
近期新建五大幼兒園地址如下:
(1)2019年 芬微社區公園(2)2019年 盛港河谷灣
(3)2019年 盛港中心(4)2019年 芬維爾巷
(5)2020年 榜鵝路
3
加強師資培訓:
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擔重任!
在加強師資培訓方面,2017年設立的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將集中培訓幼教教師。專門拉弱勢家庭兒童一把的「幼兒培育輔助計劃」(Kid START)也初見成效。
當然了,只是名額增加是遠遠不夠的。新加坡政府注重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未來政府將派遣專員去負責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和未來發展。
新加坡作為低齡留學的「王國」,學前教育有非常多的優勢。
學前班教師均受過專業訓練,採用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定期與父母分享,允許小朋友與朋友見面並進行社交活動等。
在新加坡,學前教育為良好的行為、態度、健康奠定了長久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