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出新秀」前三名在比賽之後接受一連串的訪問和拍攝,讓他們感到新奇。(葉振忠攝)
「才華橫溢出新秀2024」塵埃落定,奪得前三名的新秀接受《聯合早報》專訪,談比賽當天的表現,以及參賽的收穫。作為初試啼聲的新人,他們對演藝路有什麼期許?「才華」評審李銘順和導師羅溫溫點評新秀們的表現。
「才華橫溢出新秀2024」比賽結束了,但新秀們的星途才剛開始。冠亞季軍何睿烔、馬䲰娗和仲偉傑獎座都還沒握暖,就開始一連串的訪問,上電台節目等。初嘗當藝人的生活,他們面對什麼樣的壓力,對未來有什麼期許?
「才華」冠軍何睿烔獲得新傳媒一紙合約,一般相信亞軍馬䲰娗、季軍仲偉傑也會被簽約。(檔案照)
★冠軍何睿烔:接受爆冷事實
19歲的何睿烔,14歲就隻身從香港到新加坡求學,原本不打算久留,卻因為冠病疫情而留在本地。或許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她有一股與甜美外表不太搭的堅毅氣質。
問她如今得了獎就更回不去香港了,是否準備好面對孤單?她淡淡地說:「我當年自己來新加坡,已經感受到孤單,那時候幾乎每天都想家。(怎麼熬過來?) 就晚上哭一下,然後第二天繼續生活。」
何睿烔賽前並非大熱門,卻爆冷得了冠軍。她自信地說:「 我不覺得爆冷是貶義詞。對我來說,它根本是一個事實,畢竟連我自己,還有其他參賽者都覺得驚訝。」
宣布冠軍得主時,何睿烔在台上表現得很訝異,「因為完全沒有想到我會拿冠軍。其他人都非常優秀,他們都是我的榜樣,我有好勝心也有自信,但我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如他們。我告訴自己以平常心看待就好,能進12強已經很厲害了。我覺得因為我沒給自己太多壓力,所以當天的表現比較好。」
如今塵埃落定,何睿烔獲得新傳媒一紙合約,即將展開全新旅程,「現在開始感覺到壓力了,比如做訪問,上電台節目,要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要更加警惕,更成熟一點。因為我是冠軍嘛,表現不可以太差,所以我必須努力。」
何睿烔目前是南洋理工學院資訊科技系一年級學生,接下來是否學業事業兩頭忙?「我還沒跟父母商量,但我覺得學業還是要繼續的,父母應該也是這樣認為,畢竟在這裡念了那麼多年書,應該要完成學業。」
兩邊兼顧,辛苦加倍,但她無所畏懼。「進入12強之後,我就知道後面的路會比較難走,但辛苦也沒辦法,因為這是自己的前程,也是自己爭取來的。」
回想這段「才華」之旅,她認為最大收穫是友情,「我在新加坡那麼多年,並沒有很多朋友,我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打遊戲、上學、做功課,感覺一個人也挺好的。但現在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他們很包容我,對我很好,讓我開始覺得,原來只要你有朋友,新加坡也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
問及想成為什麼樣的演員,何睿烔眼中散發光芒說:「我想要成為一個大家看我演戲的時候,會有感觸的演員,我希望能讓觀眾感受到我的情感。」
何睿烔14歲隻身從香港到新加坡求學,練就了獨立堅強的個性。(葉振忠攝)
★亞軍馬䲰娗:因壓力影響表現
馬䲰娗(28歲)回想比賽當晚的表現,有點懊惱地說:「我想做到最好,所以對自己的期望很高。但這個期望不是說必須贏得比賽,而是我希望在舞台上的每一刻都能夠做到最好,無形中給了自己很大壓力。」
馬䲰娗是賽前熱門人選之一,但她對此毫不知情,也不想和其他人比輸贏,「剛進入20強的時候,我希望能夠走到最後,但後來發現一直比較,一直爭強很累很辛苦。爭輸贏的心態對表演者來說,是有反差的。因為表演者在舞台上只想呈現最好的表演,不會想要比哪一個人強。」
談及這趟選秀旅程最大收穫,她想了想說:「最大收穫是我學習到的東西,包括主持、演戲、模特兒、肢體等,我從導師們身上學到很多。另一個收穫是自己的內心更堅韌了。 我的抗壓能力挺好的,不過沒試過那麼長時間處在一個比賽的環境中,感覺有一點壓力,但這一路走來,我覺得自己的承受力更強了。」
她期許未來能當一個演什麼像什麼的演員,「我想當一個會演戲的演員,無論什麼角色,觀眾看了都會相信,然後被打動、被影響。如果是演讓人討厭的角色,就要能夠讓觀眾討厭這個人。」
馬䲰娗對演藝圈工作人員的認真的專業感到佩服。(葉振忠攝)
★季軍仲偉傑:我的目標是冠軍
仲偉傑(25歲)坦言宣布他得季軍時,心情有些失望,「我當然非常慶幸可以得到季軍,但我的目標是冠軍。對於自己的表現,整體上我還挺滿意的。當然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也有一些小失誤,有的環節我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我可以接受這個成績。」
他自認最大的問題在臨場反應的環節,「可能當時沒有調整好心態,沒有表達得完整,我有瞥到郭亮老師在台下有一點失望的樣子。其實我一直有練習,但題目真的太難猜了,最好準備方式就是,讓自己說話流暢,思路清晰,想到什麼就直接講。但可能在後台的時候沒有好好醞釀情緒,一上台腦筋動得非常慢。」
仲偉傑的母親當年從台灣來新加坡工作,他是在這裡出生,14歲才到台灣念三年的高中,之後回來新加坡當兵, 退伍後再回台灣念大學。在台灣生活多年,他自認華語是他在比賽中的優勢之一,「但我還是有很多小毛病,比如咬字,我很常把字黏在一起,會吃字。 」
在參賽的短短四個月里,仲偉傑嚮導師們學習怎麼去揣摩角色,「每次看(劇本)都有新的領悟,讓我覺得非常有趣。我從戚玉武老師身上學到很多,以前我覺得演戲就是技巧要好,比如哭戲就得眯眼睛皺眉頭,再擠出眼淚,後來老師們說我演得太用力了。」
他領悟到演戲不僅是控制表情和運用肢體,「一大部分是你怎麼去調整心態,去面對心裡的一些黑暗面,這對我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我不善於表達,這是我最須要加強的部分。」
仲偉傑在台灣念書多年,華語是他這次比賽中的優勢。(葉振忠攝)
點評新秀表現 李銘順(評審):新秀們敢於表現
李銘順看著台上的新秀,不禁感嘆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年輕人十八般武藝都要會,每一個都會跳舞還會玩樂器 。他們都很敢於表現,在鏡頭前也不怯場,這是這一屆與以往不一樣的地方。」
他坦言相當滿意比賽的成績,「何睿烔是我心目中的冠軍,其他四人也是我的人選,只是排名不一樣。我蠻喜歡蔡承峻的,他很有親和力和感染力,也很有觀眾緣。我覺得當演員的首要條件,是要平易近人沒有距離感。」
談及何睿烔取勝的原因,李銘順說:「她在各個環節的表現很平均,另外一點是她的顏值,很有靈氣很甜美,跳舞也很吸引人。她在短劇中的表演很細膩,不光只顧著演戲 ,還會跟其他角色互動。」
至於亞軍馬䲰娗,他說:「她很用心在比賽,就如林峯所說,她跳舞跳得很用心,但在其他環節卻過於用力。她投入在自己的角色沒有錯,但是她忽略了身邊的一切,所以層次不如飾演她妹妹的何睿烔那樣細膩。」
談到季軍仲偉傑,李銘順對他的外形和所跳的陽剛舞留下印象,「但他在表演環節沒有發揮好。他演一個助導,助導在片場是很忙的,我覺得偉傑其實可以玩出很多層次來。」
當演員最重要的是什麼,外形、演技、表達,還是態度?李銘順說:「我覺得樣樣都要具備,你其中一兩樣比較弱沒有關係,但還是要具備所有條件。」他也提醒後輩,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不管前輩後輩,我們演的是人生,大家都占非常重要的位置,要互相配合,戲才會好看。」
新出爐的「才華橫溢出新秀」冠亞季軍分別為何睿烔(中)、馬䲰娗(右)和仲偉傑(左)。(葉振忠攝)
羅溫溫(導師):三人潛力各異
新傳媒監製羅溫溫坦言,才華前三名的表現讓她感到驚喜,「尤其是睿烔,她在上課時就像個小女生,很好學,很可愛。但比賽當晚她的表現很亮眼,舞蹈的每個定點都很吸引人,在口才環節也很出色很淡定,19歲能這樣子很不容易。」
談到馬䲰娗,羅溫溫覺得她勝在開場的舞蹈,「她本來就是舞者嘛,跳舞是她的強項,可能讓她得分很高。仲偉傑則外型比較突出,長得高大又濃眉大眼,當然其他地方有待加強,他在大決賽的表現比較平均。 」
說到三人的潛力,羅溫溫分析道:「何睿烔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她的跑道很長,還有很多時間和可能性。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年輕的在線演員,所以她是特殊的,某些劇種比如說甜寵劇或青春劇,會很適合她。但她須要吸取人生經驗,若要在這行繼續往下走,她必須學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懂得怎麼運用自己的想像力。」
羅溫溫觀察到馬䲰娗上課的時候,很容易調動情緒,情緒來得快,也能夠保持在狀況里,「這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是很好的武功。但是她要學會收,不一定只有哭才能感動觀眾。或許她開始演戲之後,就會知道要放也要懂得收。」
仲偉傑的優勢是外形高大,「以身形來說,他具備了當男主角的特質,但我不知道外形會不會局限他的戲路,如果不想被定型,可能要挑戰怎麼去揣摩更細膩的東西。他說過想拍武打戲,以他的體格不是問題,如果能夠殺出一條路也不錯。但是要當一個全面的演員就不應該只是這樣,我希望他能開拓自己的可能性。」
圖/文:取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