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對話會上被點名誇獎!新加坡聖淘沙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

2019年05月18日   •   5985次閱讀

5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中國領導人發表講話,專門點名了新加坡聖淘沙

他表示:

「最吸引我的就是韻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亞的古城撒馬爾罕、埃及的盧克索神廟、新加坡的聖淘沙、泰國的曼谷玉佛寺、希臘的雅典衛城等。中國願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為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

在大家心中,聖淘沙是充滿人造景觀的旅遊觀光勝地,為什麼可以和雅典衛城這些千年歷史遺蹟相提並論?

01

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早在元代(1349年),汪大淵就在《島夷志略》中記載了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

這個神秘的龍牙門經過19、20世紀中英學者考證,公認為是新加坡拉柏多公園與聖淘沙之間的水道,如今的岌巴海港。

「龍牙門」從此成為中國航海記錄中的重要停泊之地,逐漸成為對新加坡的代稱。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在《鄭和航海圖》中就繪有龍牙門。

所以,敲重點!這裡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途經點!

聖淘沙的海事博物館為了紀念鄭和,還專門製作了當年下西洋的仿製帆船船頭,上面鑲嵌著大螢幕,來介紹這段歷史。

在鄭和大船的背面,是一艘穿越了1200年來到新加坡的阿拉伯古商船「馬斯喀特寶石號」。

1200年前,這艘古船滿載唐代瓷器,在印尼海域沉沒。

2010年,海事博物館開放之初,阿曼復原了這艘沉船,並贈與新加坡。而它到新加坡的方式也極為特別,15名海員用古代的航行方法,花費5個月時間駕駛這艘船從阿曼到了新加坡完成了遲到千年的海上絲綢之旅。

02

成為「人造文明」旅遊勝地

1965年,新加坡成立;

1967年,英軍正式撤軍,把聖淘沙島交還給新加坡政府;

1968年,官方發布發展藍圖,確定將新加坡建為旅遊城市。

歷史文化

最初的聖淘沙不過是個平凡的小島,島上居民以捕魚為生,過著簡單質樸的生活。

二戰爆發,因為地理原因,小漁村突然變成兵家重鎮,成為英國的軍事基地。

1967年,當新加坡政府正式收回這個與本島毗鄰的小島時,決定不但要恢復昔日小漁村的寧靜,更要順應它有利的地理條件、天然的美景以及豐厚的人文資源,將它改造成一個休閒度假的勝地

於是,給了它一個優美又不失大氣的名字——聖淘沙!

在馬來文里,「聖淘沙」是「和平與寧靜」的意思。1972年後,「聖淘沙」也成為了「完美度假地」的代名詞。

為了改變「絕後島」的形象,新加坡政府正式將其更名為聖淘沙,

同時,新加坡政府斥資580萬新幣修建了連接新加坡主島和聖淘沙島的纜車,於1974年正式對外開放

這也標誌著聖淘沙成為旅遊勝地的開端。

1980-1990年間,新加坡政府陸續修復了西樂索炮台、修建了音樂噴泉以及海底世界,吸引了一波本地和海外的遊客。

2006年,新加坡再次重新規劃整個聖淘沙島,於是就有了包含環球影城、賭場和多家酒店的聖淘沙名勝世界。

今年,聖淘沙將投入54億新幣,製造新的旅遊景點和酒店。西樂索海灘還將建貨櫃主題公園,打造一個「不夜城」,讓大家可以嗨到深夜!

從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再到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跨越千年的聖淘沙島難怪會被點名!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