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球經濟都處於疲軟狀態,新加坡就業前景更是一片灰暗……之前我們就有報道,最近新加坡不少公司裁員,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而最近一份調查,更是揭露了經濟不景氣期間的另一個尷尬現象就是員工們為求自保,同事間已經開始變得冷漠,不願意互相幫助
現在新加坡就業形勢有多嚴峻,不管是正在找工作的,還是正在工作的,很多人估計都深有體會!


找工作的朋友,就算手捧著高校畢業證,各類資格證,也別想輕輕鬆鬆就找到工作。投出去的簡歷,簡直就是石沉大海!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電話,都開心得不得了。偶爾接到一個約面試的電話,往往電話那頭的第一句,就是「是新加坡人或PR嗎?」,不知又給我們多少人潑了冷水。
已經工作了的朋友也不能安心,一是工資,獎金不斷被壓低;二是要時刻提防自己被炒魷魚看看各大公司的裁員率,就知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好吧,眼看經濟走低已經夠讓人鬱悶了,現在又出了一項調查,再次反映了經濟疲軟帶來的負面影響
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兩名研究人員,在經過四項研究後發現,經濟下滑期間,大家為保飯碗,在職場上不願意幫助同事。


而且,就算員工自己也需要幫助,互相幫助的情況也越來越少。大家有這種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可以理解。大家心裡的小尷尬,其實都很明顯,幫助了其他同事,讓他表現更好了,相對的自己在老闆的相比之下就更沒有優勢可言
這樣一來,老闆要是動起裁員的心,把樂於助人的自己給裁了,把被自己幫了的人給留下了,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想著不在背後捅別人刀就算好的了心態,不少人還是自保為先了。
研究人員說,職場上這種並不少見的心理,叫做「零和心態」,也就是你死我活,非贏即輸的心理,和互惠互利,團結共榮完全背道而馳。
沒錯!這樣的文化很不好!


一個成功的公司,肯定是離不開員工之間的團結合作的。大家互相幫助,既可以加強人際關係,又可以在工作上保持高的效率。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公司在招聘啟事上都白底黑字的寫著:要有團隊精神!
所以,從長遠角度來說,員工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減少互相溝通幫助的機會,這種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惡性循環,對個人和公司都不是什麼好事。
研究人員就建議各公司,在經濟低谷時期,更應強調企業合作精神和集體觀念。公司可以通過重新組織公司內部結構,鼓勵員工們加強合作,來確保員工危機和負面的情緒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持續發展。
不知各位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沒人幫自己的忙,或者自己也不想幫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