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疫情的結束、復工復產的開啟,日前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關於助力復工復產實施人才特殊支持舉措的通知》。其中的一條內容引起很多留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在符合留學人員落戶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對於畢業於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要求,全職來本市工作後即可直接申辦落戶;對於畢業於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職來本市工作並繳納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後可申辦落戶。

對於全球排名前50和前100大學的認定,上海人社局也有解答:由相關主管部門參照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QS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發布的排名進行認定,具體以落戶申報系統內名單為準。
對於全球排名前50和前100大學,新加坡目前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成功入圍!
2022年THE世界大學前100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21)、南洋理工大學(46)
2022U.S.News世界大學前100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29)、南洋理工大學(33)
2022QS世界大學前100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11)、南洋理工大學(12)
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0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75)、南洋理工大學(81)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簡稱國大(NUS),是一所位於新加坡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在國際框架下推展高深優質的教育與科研之際,突出展現亞洲視角和優勢 ,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Universitas 21、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等高校聯盟的成員,商學院獲有AACSB和EQUIS認證。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為1905年成立的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1912年,該校改名為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1928年,萊佛士學院成立。1949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與萊佛士學院合併為馬來亞大學。1955年,新加坡華人社團組織創立了南洋大學。1962年,馬來亞大學位於新加坡的校區獨立為新加坡大學。1980年,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合併,校名定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NTU ,是新加坡的一所研究型大學。南大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創始成員、AACSB、國際事務專業學院協會成員,也是國際科技大學聯盟的發起成員。
作為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其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享有盛名,為工科和商科並重的綜合性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前身為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的倡辦人是新馬膠業鉅子陳六使先生,雲南園校址由新加坡福建會館捐贈;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學正式企業化。
對於排名100名之外的,按照之前的政策進行落戶,在500強大學名單上的按照1倍社保基數繳納6個月,其他的按照1.5倍社保基數繳納12個月即可落戶。
通知還要求對於本市復工復產的重點企業人才以及國(境)外名校留學人員等,開闢落戶經辦「綠色通道」,由各區根據本區域實際推薦,在申辦人才引進相關業務時,予以優先辦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服務。
此外,通知還要求加大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支持力度。鼓勵更多尚在海外、但與本市用人單位達成明確聘僱意向或與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區達成項目落地意向的留學人員申報。支持留學人員企業享受本市初創期創業組織社會保險費補貼、首次創業一次性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
上海多次出招「搶人」
這不是上海第一次參與「搶人」大戰。早在2018年8月,上海便發布《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其中,北大、清華作為「試點」,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
雖然只放開兩所高校,但吸引力明顯——2018年,北大本碩博畢業生就業流向上海的有163人,占比提高至6.20%;2019年,這一數據進一步增至183人和6.48%。
而清華大學2018、2019年的數據,尤其是本科畢業生流向上海的數據,抬升更是明顯:直接從2017年的4.1%,飆升至2018年的25.2%。
此後,上海加大政策力度:
2020年9月,上海發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直接落戶的範圍,也從兩所學校的「試點」,進一步擴大到本地4所「雙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2021年11月,上海的落戶門檻再次降低——在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五個新城」及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的上海市應屆研究生畢業生不必「打分」,符合基本條件就可直接落戶。
2021年,上海落戶人數直接在2020年31460人的基礎上翻番,總數高達73128人。其中,通過人才引進落戶的數量,更是較2020年激增171%,約為2017年至2020年幾年人數的總和。
相比其他熱門城市,上海這一波操作確實是給眾多留學生帶來了切實的福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