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LE分數上周三(11月25日)放榜,家長和學生們有大概一個星期時間填報志願。因為新加坡的中學錄取政策比較複雜,也和國內高考填報志願規則大不同,不少新移民家長對此頗有疑惑,我也收到很多有關詢問。因此寫了一篇《填報中學志願簡易指南》,從政策、程序以及報名策略等方面給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幫助家長和孩子們理清思路,做出最佳選擇!
T-score制度下的錄取過程
中學錄取是以學生為主體,程序上是由T-score 第一名的學生來選學校,他一定被他的第一志願錄取。然後T-score 第二名的學生選,然後第三名,第四名......一直到最後一名。在此過程中如果第一志願學校已滿,就去排第二個學校,第三個學校......這一過程重複到T-score最後一名同學為止。這個過程完全是電腦操作的。這樣的程序決定了把某個學校放第二志願的同學。如果T-score高,還是比放第一志願的學生有優先權。
假設學校有200個名額,那第200個被該校錄取的學生的T-score就是這個學校的截分點,所以某個學校的截分點(分數線)其實要在錄取完成後才知道。但是由於T-score的計算方法是在裸分基礎上計算出來的相對分數,消減了題目難度對於分數的影響,所以某個學校每年的截分點會很接近,因此往年的截分點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嚴格地講,它並不是當年這個學校的分數線。
請注意:今年的錄取是T-score制度最後一年,仍然是不考慮志願順序。分數比別人高一分,哪怕放第六志願,也比放在第一志願的同學有優先權。

填六個志願的一般策略
按照自己的意願填寫,喜歡的就放在前面,如果您的喜好和學校錄取分數線(Cut-off Point,簡稱:COP)完全吻合,(也就是您喜歡分數高的學校,其它不考慮)那就按照各志願學校COP排序填報志願。
根據孩子的成績,參考往年各校COP,第一第二志願可以放得高一些(高於自己分數3至5分的學校),接下來拉開一些距離(以免浪費志願),最後放一兩個保底的(往年COP低於分數5分左右),因為如果分數沒到六個學校的任何一個,教育部有權隨機分配。

(圖源:哈莉瑪臉書)
預估四大及其它IP學校分數線
由於EESIS獎學金僅頒給PSLE成績約前3%的學生,所以這個數據對於填報前幾所學校的同學很有參考價值。日前更新,2020年EESIS的分數線是261分。
由於學校錄取分數線不是事先確定的,而是由最終被錄取的同學中分數最低的那個同學的分數決定,所以這大概是各校分數線最終公布之前最有參考價值的推斷方法了。
了解各校具體情況
白皮書是了解每個學校的最佳信息來源。網上可以下載華文版(每個學校的具體信息仍是英文的)。 https://beta.moe.gov.sg/uploads/S1-Posting-Booklet-Chinese-2020.pdf 白皮書學校具體信息包括:
學校地址電話網站
學校願景
辦學宗旨
辦學理念及特色
學校提供的基本課程
學校提供的特殊課程
學校提供的課外活動種類(CCA)
學校附近的巴士服務及地鐵站
學校類型(自主/自治/政府 男校/女校/混校)
學校提供的母語課程
附屬小學(升入該中學有優惠)及附屬初院(由這所中學通過O水準考試升入該附屬初院有優惠)
去年分數線(包括附屬小學入學分數線)

**以ACS為例演示在哪裡可以找到學校各方面信息
** Q & A
其他常見問題:
Q:高華加分
A:高級華文成績分別為1分(Passed),2分(Merit)或 3分(Distinction),高華的分數只有在申請華文特選學校(SAP Schools)時才可以使用,華文特選學校在錄取時是按照加過高華的分數錄取的。
Q:附屬關係(Affiliation)學校加分
A:附屬關係學校加分一般都要求要把該學校放在第一志願才能享受優惠。如果中學有IP和O班,只有報讀O班才能享受附屬關係優惠。換句話說,南洋女中是唯一一所可以享受附屬關係優惠的IP學校。
***各種複雜的小學與中學,中學與初院的附屬關係請仔細參考白皮書。
Q:IP還是O?
A:IP學生不需要參加O水準考試,一口氣讀六年。少了一次國考的壓力,孩子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去嘗試不同的課程組合,摸索自己喜歡的東西。IP教學方式也比較靈活,中學階段(中一到中四)不以應試為目的,適合比較自律的孩子。O班教學比較有系統,注重基礎和反覆練習,為O水準考試做準備。
Q:雞頭還是鳳尾?
A:因人而異。有研究表明,哈佛墊底的5%的畢業生,最終發展不如「次一流」學校的好學生。所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需要考慮的,讓孩子進入一個能培養自信心的環境很重要。
Q:男校女校還是混校,哪個更好?
A:教育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分歧。有研究顯示男女分校的教學,男生的文科平均成績和女生的理科平均成績會比混校好(原本這一性別不擅長的科目),因為不需要承受來自異性的壓力;男校女校也可以根據單一性別來設計適合這個性別的活動。 但是另一派觀點認為,混校是更加接近真實社會的環境,教育的宗旨是為孩子步入社會做準備,混校可以讓孩子更早地了解如何與異性相處。
(作者:陳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