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科技部發布針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最終論文沒有被判為造假、剽竊或抄襲。此通報在全球學術界引起熱議,不少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結果並不合理。那麼,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究竟如何,新加坡的學術誠信又做得怎麼樣呢?
事件回顧
2019年11月13日,荷蘭微生物學家和科學誠信顧問Elisabeth Bik在社交網站PubPeer上曝出了一則爆炸性信息,一位中國學術圈的教授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問題。Elisabeth Bik所質疑的這位教授就是曹雪濤,被質疑的論文多達40多篇。

Elisabeth Bik的質疑,來源:Twitter
2019年11月15日,曹雪濤表示:「我知道大家關注這個事情,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17日晚,曹雪濤針對質疑做出回應: 「我對(涉及到的)出版物所得出的科學性結論的有效性,以及我們工作的可重現性仍然充滿信心。然而,作為實驗室的把關人或領導者,任何失誤都是沒有藉口的。我將以此作為寶貴的學習機會。」
截至2019年11月18日,在PubPeer上曹雪濤被質疑造假的論文經過檢索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隨後,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來源:PubPeer
1月21日晚,科技部在官網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通報》稱針對網絡反映的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嚴肅開展調查處理。
調查結果如下:
對網絡質疑曹雪濤院士的63篇論文,經調查未發現有造假、剽竊和抄襲,但發現較多論文存在圖片誤用,反映實驗室管理不嚴謹。

處罰結果,來源:科技部
經聯合工作機制審議,決定取消曹雪濤院士申報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資格1年,取消作為財政資金支持的科技活動評審專家資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資格1年,責成其對被質疑的論文回應質疑並進行勘誤,對存在的問題作出深刻檢查,在工程院相應學部通報批評。當然,曹雪濤院士還將繼續擔任南開大學校長。
各方反應
雖然曹雪濤受到了一定的懲罰,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一處罰結果表示滿意。Elisabeth Bik表示,雖然部分圖片誤用可能確實是無心之過,但是Bik指出,大多數曹雪濤的論文基本上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故」,並懷疑這樣的誤用實際是有意而為之。

Elisabeth Bik,來源:The Scientist Magazine
除此之外,日本廣島大學黃福濤表示對針對曹雪濤的調查結果並不滿意。他認為這一結果十分「不公平」。黃福濤認為,身為一所大學的校長,曹雪濤理應樹立好學術誠信的榜樣,「在如此大的失誤後,他應該引咎辭職。」

黃福濤,來源: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而在中國學術界,也有不少學者表示對這個處罰難以接受。寧波諾丁漢大學教授曹聰指出,報告中並沒有包含任何調查過程或細節,或是具體到某個人的過錯,而是僅僅給出了一個處罰結果。他對調查報告本身,以及調查過程的透明性表示「非常失望」。
新加坡學術造假案
2016年7月,三名在新加坡大學就職並受到政府機構資助的科學家被發現涉及科研造假。三人分別為南洋理工大學教授Ravi Kambadur,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助理教授Mridula Sharma和南洋理工大學前研究員Sudarsanareddy Lokireddy。此案被認為是新加坡歷史以來最嚴重的學術造假案件。

Prof Kambadur, Dr Sharma 和 Dr Lokireddy,來源:ST
他們的研究領域是肌肉生長抑制素,一種可以控制人類或動物的肌肉成長的蛋白質。目前科學界認為其可以保持人們的脂肪燃燒狀態,達到減肥的目的。被舉報學術造假的項目由Kambadur領導,並獲得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和新加坡醫藥科學研究院的資助。
南大沒有對事件如何被揭發一事置評,但只是表示,根據2015年12月的調查,將3份有關肌肉抑制因子報告被駁回,另外兩份已被改正,還有一份在未出版前就被駁回。目前,兩位教授均被開除,另一名的博士學位被撤銷。

來源:LinkedIn
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NRF)表示,不會容忍任何藐視或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NRF執行長劉德成教授說,「我們不會對任何藐視或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妥協。在我看來,有關機構都迅速和正確地在處理此事件。」
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新加坡,抑或是其他國家,都可能會出現學術造假的問題。要想保證科研土壤的純凈,則需要在懲治上面下硬功夫,不能因為地位、身份、學術成就而網開一面。
同時,中國最近也開始逐漸提升講課在評職稱中的比重,讓科研不再是教授唯一的出路。我們也希望之後類似的事件能夠得到更有公信力的處理,學術造假的新聞也能夠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