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音樂人譚志華今年為中國南寧春晚創作主題曲《路》。(南寧廣播電視台提供)
(新加坡訊)新加坡音樂人譚志華今年為中國南寧春晚創作主題曲《路》,他希望通過這首歌曲鼓勵本地歌手勇敢走出海外,要「厚臉皮」才能向夢想前進。
譚志華曾為台灣歌手李聖傑創作《最近》,也曾分別參與楊丞琳《會過去的》和梁靜茹《怕》的歌曲製作。入行22年,譚志華首次為中國大型節目作曲,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認為那是很珍貴的機會,並想藉此鼓勵更多新加坡歌手將作品帶到海外,讓更多人認識自己。
歌曲《路》在新加坡華夏文化促進會節目總監曹穎的協助下,由譚志華作曲、梁伯君編曲、南寧廣播電視台王勇作詞,美國歌手唐伯虎Annie演唱,並在今年2月於南寧春晚《春天的旋律2024》演出。

歌曲《路》由美國歌手唐伯虎Annie演唱。(南寧廣播電視台提供)
譚志華說,若想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名字和作品,一定要做個「厚臉皮」的人,「歌手需要在社媒有存在感,利用不同的社媒發表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在別人的帖子下留言或與歌迷們互動。平時也可以主動與他人交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創作音樂的道路不容易,有時也需遇到貴人相助,他說:「剛好我認識曹穎,才能得到這個機會。」他也說,有老師和好的團隊指導,讓他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此外新加坡創作人若能團結,也能夠更好地把創作精神傳遞給新一代的歌手。
為他人寫歌才能進步
多數創作歌手為自己創作歌曲,譚志華建議可以踏出舒適圈,為他人製作歌曲,以嘗試不同的風格,「你在為別人寫歌的時候會經過對稿,會有競爭力,所以會遇到新挑戰,從而提升自己。」
他認為歌手最終目的還是賺錢,所以要開演唱會,「以前一張CD賣20元,但現在開演唱會,一張票就能買200元,收益是更大的。」因此,他覺得歌手需要推銷自己,並儘可能開辦更多現場表演,才能與現場觀眾建立更堅固的關係。
除了現場表演,歌手也可以運用不同的社交平台來吸引四面八方的聽眾,「歌手的人脈就是歌迷,若想建立更廣的人脈,要看你如何吸引新歌迷,比如海外歌迷。」他舉例,新加坡歌手若只在本地舉辦演唱會,聽眾就只局限在新加坡。但如果再加上線上演唱,如TikTok、Instagram、小紅書等平台直播,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你的作品或表演,從而吸引更多歌迷。
建立人脈靠自己
譚志華認為本地歌手建立人脈的同時,可以多參加比賽展現才華,並學習新技能來提升自己。他說:「比如你擅長寫歌,但對唱歌沒信心,就可以強化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
歌手作曲難免會產生風格單一的現象,但如果和不同風格的藝人合作或許就能擦出新火花。因此歌手可以和不同的藝人合作,嘗試新的風格。比如R&B歌手若和嘻哈歌手合作,或許就有機會製作不同的音樂風格,讓自己的作品更多樣化。
譚志華認為身為華人,想在華語樂壇闖蕩會比挑戰英語樂壇相對容易些。他舉例:「向洋剛開始時是製作英語(音樂),現在也做華語音樂……英語樂壇當然可以嘗試,但因為英語市場已有自己的歌手,華人(歌手)難參與。」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