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於9月3日在比達達利公園(Bidadari Park)和阿卡夫湖(Alkaff Lake)舉行了盛大的啟用儀式。這個新公園以其清幽的環境和茂密的綠樹而著稱,並為公眾提供了散步和騎行的絕佳場所,占地約13公頃的比達達利公園內,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啄木鳥的鳴叫聲,還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候鳥和蝴蝶的遷徙。

圖源:FACEBOOK
比達達利公園以綠色空間為特色
比達達利公園位於比達達利新鎮的中心地帶,是由建屋發展局、國家公園局、公用事業局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設計的。公園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經典兒童故事《小熊維尼》中的百畝森林,保留了比達達利翠綠和淳樸的自然面貌。公園內設有總長約5.2公里的步道,連接著林間步道、棧道、草坪、兒童探險樂園和貫穿整個比達達利區的1.6公里綠色長廊等各個區域。

圖源:8 WORLD
李智陞在致辭中提到,在開發比達達利新鎮時,當局特別注重融入綠色空間。他表示,綠色空間是比達達利發展總藍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超過10%的土地面積預留給比達達利公園。公園內的綠色空間包括占地4.4公頃的林地,當局移植了香灰莉木和垂葉榕等超過300棵樹,將原有的草地變成了茂盛的林區。
比達達利曾是墳場,也是候鳥過境的天堂。為了繼續讓候鳥有棲息地,當局與新加坡自然協會合作,保留了占地約一公頃的山丘,並建造了一座約100米長、19米寬的陸橋,將山丘與公園主要區域連接起來,讓蝴蝶和鳥類可以自由穿梭。此外,園內的「猛禽窩」(Raptor Nest Platform)也為白腹海雕和栗鳶等鳥兒提供了額外的棲息處。
阿卡夫湖一地多用 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指出,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新加坡,擴大排水系統並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阿卡夫湖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碧山—宏茂橋公園的加冷河,將原本的混凝土水溝轉變為風景如畫的水道,在極端降雨天氣,這個水道還可以臨時轉變為輸送雨水的渠道。

圖源:8 WORLD
阿卡夫湖平日的水量保持在1萬立方米左右,水位在1米至1.5米之間。遊客可以沿著湖邊散步,或在湖面上的觀景台欣賞風景。在極端降雨天氣,湖的水量可增至4萬立方米,相當於16個奧林匹克游泳池的容量,水位在約一個半小時內上升至4米高,暫時淹沒步道。
阿卡夫湖的設計融入了「活躍、優美、清潔」水源(ABC Waters)元素,通過濕地和窪地美化周邊環境,並凈化流入湖中的地面水。此外,公用局還在湖底安裝了捕集器,以防止湖水受到污染。
新加坡自然協會鳥類組成員歐陽秀光表示,一名成員曾在開發前統計過,這裡約有164個鳥類品種,其中70個品種屬於候鳥,而阿卡夫湖和沼澤地將有助於提高生物多樣性,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濕地物種出現。
比達達利公園和阿卡夫湖的啟用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和恢復,也為新加坡人民提供了一個結合自然美景和實用功能的休閒空間,對社區和環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