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在記者會上針對調整目的指出,學校也許有太多考試和測驗,可稍微「鬆綁一下」,在沒有廢除一些年中考試、小六會考和O水準考試的情況下,維持對學生學習的嚴格要求。(葉振忠攝)
各校也會在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讓小三、小五和中三這些屬於學習過渡階段的學生免考年中考試,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適應新的科目與更高的要求。
從明年起,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無須參加考試與計分測驗。校方只須通過平時的課堂作業、活動和小測試等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中一學生也不必參加年中考試,年底考試則保留。
各校會在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讓小三、小五和中三這些屬於學習過渡階段的學生免考年中考試,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適應新的科目與更高的要求。
成績冊不再反映名次等內容
為減輕過度的競爭,學生的成績冊也不再反映班級和年級名次、同屆學生的最高與最低分等內容。
教育部長王乙康日前在他接管整個教育部後主持的第一個工作藍圖大會上,向中小學、初級學院正副校長做出上述宣布。
他昨天(9月28日)在記者會上針對調整目的指出,學校也許有太多考試和測驗,可稍微「鬆綁一下」,在沒有廢除一些年中考試、小六會考和O水準考試的情況下,維持對學生學習的嚴格要求,同時又讓他們發掘學習的樂趣。
他說:「測驗考試也許太多了,這已變成不平衡的局面。學校不夠時間好好教導學生,讓他們對學習概念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檢討了很久,覺得應該能更好地平衡,要有多少時間來教導學生,多少時間來進行測驗或考試。所以,我們決定每兩年取消一次的年中考試,這會把兩年的測驗和考試減少25%,每兩年騰出三個星期的時間。教師能利用這些時間更好地教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這對我們的教育制度是一個好的改進,也希望開始改變過於注重考試的風氣。考試雖然是學習的里程碑,但不是人生重大的里程碑。」
目前,小一學生無須考試,但仍有計分測驗。小二學生則有年底考試和計分測驗。
王乙康在星期一的工作藍圖上指出,教育部自2010年起取消小一所有考試和小二的年中考試,教師、學生和家長已習慣沒有考試,而這並未影響學生的成績。
接下來,學校會通過定性指標(qualitative descriptor),而不是分數來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進展,教育部將協助各校發展這些評估指標。這將是延續2009年推行的全面評估方式,根據小學教育檢討及執行委員會的建議。
他也認為,當學生過渡到另一個學習階段時,不應太倉促地測試學生,以幫助他們保持對學習的信心與動力,因此會取消一些年級的年中考試。此外,給學生的計分測驗,每個學期每科只限一個。「給考試和測驗沒有錯,但必須適量,教師可藉助作業、課堂活動和功課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這些不是會造成課時減少、攸關前途的考試。」
但王乙康反映,有些事不在教育部和學校的控制範圍內,例如家長在WhatsApp群組比較講義,送孩子上補習班。與此同時,他也提醒校方檢討與家長的協作形式。一些教師會WhatsApp家長,要求他們確保孩子完成作業,儘管教師的用意良好,一些家長卻因此會過度依賴這些提醒。
「要使調整達到成效,我們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我們必須讓家長看到減少考試不會影響學習的嚴謹標準,而是善用評估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副教授陳英泰博士認為,調整是重要並有象徵意義的,傳達教育部旨在減少對課業的過度偏重。「校方和教師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制定一個有意義的反饋方式,讓家長能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展,讓家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