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豐富的展品承載了「獅城」的歷史記憶,風格各異的建築更是連接了今朝與往昔,成為感受新加坡文化的重要窗口。「5·18國際博物館日」,開啟一段屬於新加坡的博物館時光。
地下指揮中心博物館(The Battlebox)
連續5年排名新加坡第一的博物館

你知道嗎?新加坡也有抗日歷史!20世紀30年代,英軍在位於新加坡福康寧公園地下約9米處建造了一個絕密堡壘,用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的地下軍事指揮總部。馬來亞陸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與其他英軍高級指揮官曾在這裡指揮新加坡戰役,保衛英屬馬來亞和新加坡。然而也是在這裡,英國決定於1942年2月15日向日軍投降,將新加坡拱手相讓。
如今,這個新加坡二戰時期抗日的舊址已被改造為博物館,而且從2016年至2020年都被列為新加坡排名第一的博物館,並收攬了TripAdvisor「旅行者之選」獎!地下指揮中心博物館之於新加坡的歷史意義是無比非凡的。參觀者可以在此探究「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的投降」背後的真正原因,弄清馬來亞和新加坡為何僅在70天內就徹底淪陷。

博物館提供30分鐘的導覽游。伴隨著專業講解員的講解,遊客深入真實的戰爭遺址,通過探索27個房間和迷宮般的地道、觀看展品和視頻,了解到地下指揮中心的運作方式,以及日軍和聯軍的戰略與軍備差異等種種秘辛。在每個房間,參觀者都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戰時的緊張情勢。比如在參觀過程中,周圍會突然響起轟炸聲,仿佛置身於戰火之中。博物館有兩個全新的展覽廳——「福康寧故事房」展出了在福康寧山挖出的文物;「引擎室」展示了槍彈、防毒面具、發電機、機械通風機、油罐和餐具等戰場古物。導覽結束後,遊客便可隨意開啟自由探索之旅。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現代博物館的最高水平

身為「獅城」重要的文化和建築地標,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為人們展示了什麼叫「教科書級別」的「新舊元素」完美融合!這間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87年,至今已趟過了潺潺135年的光陰。放眼整個新加坡包羅萬象的博物館,就數它最大、最古老,但它的內核體現的卻是新加坡年輕、創新的精神。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以其無以倫比的建築外觀成為博物館中的佼佼者。新舊兩棟大樓,風格令人驚艷。舊樓是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具有幾百年時間印記的歷史空間;玻璃和金屬元素則為高大典雅的新樓增添了現代的設計感。

想像自己站在一片昏暗而寬闊的空間,被巨大的視頻牆所圍繞,在大氣澎湃的交響樂背景音樂的襯托下,眼前不斷閃過新加坡日常生活的各種風貌。而這只不過是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整體沉浸式體驗的開始。遊客可以沿著玻璃圓樓,通過媒介和數位技術身臨其境地欣賞各個年代的新加坡。不論歷史展館還是生活展館,都在用引人入勝的方式述說「獅城」的歷史文化、傳統美食、時尚潮流、攝影技術和電影戲劇,詮釋傳統博物館的嶄新內涵,幫助參觀者更好地理解這個國家。從最先進的設施、包括11件國寶在內的展品,到視角多元的呈現手法,都代表著現代博物館的最高水平!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新加坡藝壇桂冠上的瑰寶

自2015年開幕以來,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已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文化機構之一,每年約有200萬人參觀。美術館所珍藏的新加坡及東南亞現代藝術畫作規模之龐大,可謂舉世無雙。占地6.4萬平方米的美術館,展示著8000餘件本地區乃至全球頂級藝術家的代表作,反映了新加坡獨特的文化遺產和區域地理特色。無論展覽規模、全天候與視像畫廊現代設備,它都是東南亞領先的藝術館,也因此獲得了2016年和2021年「新加坡旅遊獎」的殊榮。除了欣賞畫作,訪客也可在這裡參加各種啟發性的體驗項目,包括免費導覽游、藝術家座談會、策展人探討會和各種講座,可以更深入了解展覽。

這座新加坡最大的視覺藝術殿堂實力與顏值並存,是由「獅城」兩座深具代表性的國家古蹟——政府大廈和前最高法院改建合併而成。建築本身便是精美的藝術品,金屬編織的「面紗」屋頂和樹狀支撐結構讓其莊嚴典雅的外觀充滿了「森林感」,館內現代化且具有創意的設計,打造出很多拍照的好背景。所以無論是參觀藝展還是打卡拍照,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都值得花時間去好好看看~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地區內唯一專門探索亞洲藝術傳統的博物館

殖民時期,新加坡曾是相當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是周邊國家淘金冒險的天堂。在對多元種族的兼容並蓄中,新加坡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豐美的國家。亞洲文明博物館便是這兩個世紀以來新加坡多元歷史發展與種族融合的文物收藏地,向世人展現了亞洲在世界歷史長河中的輝煌歲月。

亞洲文明博物館創立於1993年,分為兩個館,一個專注於新加坡先祖的文化和習俗,一個展示東南亞、西亞、中國和伊斯蘭國家在貿易與交流、宗教與信仰、原料與工藝等方面的文化遺產。館內的一大亮點是著名的「唐代沉船」珍寶展,虛擬的時代文物時間膠囊珍藏著從公元830年起就在海底沉睡、鮮為人知的中國寶藏。如此便跟隨亞洲文明博物館踏上一趟時光之旅,了解亞洲文化中的史記吧~

馬來文化館(Malay Heritage Centre)
新加坡國家歷史文物

馬來族是新加坡的原住民,也是當今新加坡的四大種族之一,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很好地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對新加坡馬來族社群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感興趣的話,不妨到馬來文化館實地感受一番。

歷經150多年風霜的甘榜格南皇宮,曾是馬來蘇丹王朝統治時期的權力重鎮之地。2005年,它從王族神秘的光芒中走出來,以馬來文化館的新角色重現昔日輝煌。因為其重要性,整館被列為新加坡國家歷史文物。馬來文化館設有9間展覽館,通過歷史文物、互動多媒體,以及新加坡國家收藏和民間捐贈的展品,全面介紹了新加坡馬來人的起源、歷史、文化和生活,他們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以及甘榜格南作為以往的繁忙港口城市對新加坡發展的重大意義。遊走其間,讓人有種歷史重演和時光穿梭的感覺。文化館還為各年齡段的訪客提供極好的文化接觸與學習機會,比如蠟染布手藝、陶藝、傳統遊戲競技、馬來武術、文化表演等。
印度文化遺產中心(Indian Heritage Centre)
東南亞首個專注印度社區多樣化遺產的博物館

新加坡中心區的東北部居住了很多印度裔居民,因此被稱為「小印度」,這裡的五彩建築、印度地道美食和異域風情吸引著眾多遊客來打卡。坐落在「小印度」文化區核心地帶的是一幢結合了印度元素與現代感的「綠建築」——印度文化遺產中心,這是東南亞第一個專注於印度社區多樣化遺產的博物館。

4層樓高的遺產中心內設有5個常態展、特色畫廊以及教育和活動場所,陳列的400餘件印度文物包括史料、佛像、木雕、絲織紗麗、黃金珠寶、銀器、特色小擺設、手工藝品等等,通過科技互動可以發現文物中的文化史記,還有不定時的傳統印度表演帶你感受異國風情。印度文化遺產中心講述了19世紀以來印度人在新加坡的過去與現在,訪客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印度當地才能看到的文化特色。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Sun Yat-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國父」孫中山在海外最重要的留居地和革命地
榮獲「新加坡建築遺產獎」的晚晴園,是新加坡最珍貴的國家古蹟之一。孫中山曾九下南洋,每次必在此處下榻,成為了孫中山在南洋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無言見證者。這座小樓里創建了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同盟會南洋總支部;設計和繡制了第一面中國國民黨黨旗;南洋影響力最大的《中興日報》也誕生於此;孫中山還在這裡策劃了黃岡、鎮南關、河口等多次重要起義。

一座當年攪得天下大變的小小院落,歷經百年滄桑,終於在2001年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如今晚晴園依舊形同舊制,仿佛孫先生生前所在的模樣。紀念館共分為5個部分,以歷史資料為基礎融合美術和科技,並用油畫、水彩畫、電腦合成圖、音樂、燈光和氣氛來重現孫中山在南洋的革命事跡,使它更為形象化,給予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訪客可透過歷史文物、展板介紹、全息投影和多媒體展示,從更全面的視角來探索孫中山和新加坡華民領袖為中國革命中做出的貢獻,以及辛亥革命對東南亞華民生活的深遠影響,追溯孫中山傳奇的一生以及那段風起雲湧的革命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