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來過新加坡的朋友,都聽過本地人或者在新加坡久居的朋友操著一口奇怪的英文,非英非美,還摻雜著各種方言和語氣詞。。。今天我們就來挖挖這門奇特的新加坡英文。
讓我們從頭說起……
新加坡是個文化多元的移民國家,
19世紀前後,英國殖民者來到新加坡,在當地興辦學校。
英式英語就此上坡,成了坡式英語的雛形。
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或「星式英語」)是一種通用於新加坡的英語方言,主要受到英國英語影響,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國英語的影響。
其英語句子裡夾雜了許多新加坡當地語言的詞彙,例如閩南語(當地俗稱福建話),馬來語,華語等。星式英語的文法則是以中文文法直接套用英語單字遂而形成的,是一種新加坡獨特的方言混合語。其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系詞經常被忽略。而尾語及感嘆詞則夾雜了大量漢語方言的感嘆詞,如閩南語的「咧」,粵語的「咩」,華語的「嘛」等。

很多來過新加坡的小夥伴們,總是表示,新加坡英語聽不懂,和美國,英國的英語感覺不一樣,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語言是英文,新加坡人的英文水平也相當高,新加坡是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因此讓他們創造出了非常獨具特色的」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
下面,小編就帶你來認識下新加坡式英語!

singlish的形成
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除了華人佔了人口的多數外,另外還有馬來人和坦米爾人。新加坡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後,將英文設為第一官方語言。一是方便國家內不同族群的溝通方便,二則是為了讓加速新加坡與世界接軌。由於英文並不是這些族群的母語,所以在使用英文時,常會參雜自己母語的用法或是發音,最後形成極具特色的「新加坡式英文」。新加坡式英文不但在腔調上很有特色,在文法換句子結構上也跟傳統英文有所差別。因此也讓人特別難懂。
經典例句
Singlish必備詞典
Ah Beng - 阿明:缺乏文化修養的華族男子
aiyah!(福建方言)或者aiyoh!(馬來語) - 哎呀/哎喲: 哦,不!
alahmak!(馬來語,直譯是「真主的母親」) - 我的媽呀!
ang mo - 洋人(來自於閩南語中「紅毛」,初指荷蘭人)
boleh - 可以(馬來語)
gahmen - 政府
hawker centre - 露天的熟食中心,本地稱為「小販中心」
hao lian - (福建方言)囂張
kiah su - 怕輸:爭先恐後的行為(閩南語「驚輸」)
makan - 吃(來自於馬來語)
shiok - 酷!(福建方言)
ulu - 鄉村、邊遠地區
wah! - 哇!(福建方言)
wah lau! - 哇咧!(福建方言,感嘆辭)

語助詞: 「la」、「me」、「lo」、「hah」、「leh」新加坡式英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句子的後都會加上以上的語助詞。像是」I』m sorry」就會變成」Sorry lah!」
當你在新加坡要問別人吃飯了沒,你會怎麼說呢? 「You eat already?」 不,你應該說「Have you makan already?」。其他的部分相信你一定看得懂? 但為什會跑出一個」makan」呢? 「makan」是來自馬來噢,是「吃飯」的意思
Very shiok!=「非常爽」 「shiok」是「爽」的意思。
E.g., I tell you lah, I』m going to bar tonight, very shiok!
我跟你講,我今晚要去酒吧,非常爽啦!
What you talking ah? I catch no ball! = 「你在說甚麼,我完全聽不懂!」
相信第一句大家應該都看得懂,那」catch no ball」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話是從福建話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抓不到重點」。
「Pang sai」、」 Pang lio」、」 Lau sai」
請大家試念以上三個詞。是不是有點耳熟呢? 沒錯,它們是閩南話翻譯過來的,分別就是「大便」、「小便」和「拉肚子」的意思。
E.g., Don』t eat too much seafood, you will lau sai!不要吃太多海鮮,你會拉肚子的!
Why you lai (like) that? =「你為什麼要那樣?」
新加坡人的」Like」的」k」常常會不發出來,所以聽起來就像」Lai」。
新加坡式的」can」
當我們要問別人「你可以做這個嗎?」,英文會翻成」Can you do it?」,但如果說是新加坡式英語就會變成「Can a not? 「。這時你要回答的不是」Yes, I can」,而是「Can can!」。
Yesterday got so many people! = 「昨天人真多!」
新加坡人常用」got so…」這個詞,讓我們看一下以下的例句看還可以如何使用。
E.g., The weather got so hot leh!
天氣還真熱啊!
Wah, your answer very sui leh! = 「哇,你回答的真漂亮!」
大家一定在猜想這裡的」sui」是甚麼意思呢? 沒錯,就是我們台語常講「水啦!」,意思就是「真棒」。
singlish 實用手冊
點餐--咖啡

這個簡直不要太好用來了!一說即懂,還不會點錯。
咖啡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叫做Kopi(馬來語,讀音有點像「國B」,粵語發音的話會比較像「葛B」),到咖啡店(Kopi Tiam)裡的叫法如下(還有印尼也叫Kopi,不過叫法有點不一樣,因為印尼就純用印尼話了,而印尼話和馬來語是一個語系,只是一些用詞和表達方式語調稍微有些不同,相互都能聽懂):
熱的咖啡這樣叫:
Kopi=咖啡+煉乳
Kopi C=咖啡+糖+淡奶
Kopi O=咖啡+糖(O發音為「哦」,其實是新加坡福建話,也就是閩南話裡「黑」的意思)
Kopi O Kosong=真正意義上的黑咖啡(什麼都不加的,Kosong是馬來語的「空」)
Kopi Gao=厚咖啡(Gao是福建話厚的意思)
Kopi Poh=薄咖啡(Poh自然是薄的意思)
Kopi Siew Dai=咖啡少甜(Siew Dai意思就是少甜)
Kopi Ga Dai=咖啡加甜(ga的意思就是「加」)
冰咖啡就簡單些:
Kopi Peng(粵語讀音和「冰」類似)=就是咖啡+煉乳+冰(或直接就是冰咖啡)
Kopi O Peng=也就是咖啡+糖+冰
在新加坡最古老的喝咖啡方式其實不是用那個杯子喝,而是倒到放杯子底下的托碟來喝。早餐或者下午茶,一般一杯咖啡加一份咖耶麵包,再加兩隻半生熟的雞蛋。

點餐--面
點麵食時,應該會聽到
「mee kia? mee pok?"
直接翻譯的話,mee kia=面細 mee pok=面薄。


然後呢,新加坡人點時,會說一大串的話,例如:
「mee pok干,不要辣,不要豆芽,包。」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special order。攤主都很ok,所以儘管給一大堆order!=P (是說,那時去日本點拉麵,超想說不要豆芽的!)
對了,在新加坡會聽到攤主問「吃還是包?」
吃是代表在那裡吃,沒有要打包帶走的意思。
包就是要打包帶走,就外帶的意思。
初次聽到的外國人應該會覺得"食物當然是吃啊!什麼包啊?"
因為從小到大都在新加坡,覺得這很容易懂啊,後來聽廣播才發現這對外國人來說是意義不明的一句話。呵呵。
數字
新加坡說3:three 一般會說成TREE 所以聽到人家給你說tree的時候,不要以為他要給你一棵樹~

說完新加坡英文,我們來說說新加坡華語!
新加坡人也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新加坡華語。不僅跟馬坡、馬六甲的華文口音大不一樣,也和只隔著一座橋的新山不一樣。這是最近一段時間剛融合出來的一種新華文口音。
如果你聽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新加坡錄音資料,看老電影,會發現當年的新加坡人口音和今天新加坡流行的華語完全不同。那時代的電影配音聽起來有舊上海電影的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鄉音。而今天的新加坡年輕一代,說的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非常統一的新加坡口音,無論他們父母的方言是什麼,孩子們的口音已經變得很一致。
以前的新加坡人和馬來西亞大多數會說很多種語言,我的一位老同事可以非常精熟地說7種語言:馬來語,英語,中文,潮州話,廣府話,客家話,福建話。新加坡人指的的福建話,專指閩南的福建話,並不包括福州話。後來新加坡政府禁止孩子們在學校用方言,也禁止了電視台播出方言節目,於是新一代年輕人基本上不會講方言。這大概也是新加坡華文口音得以統一的原因。
新加坡民間華語是沒有輕音的,沒有捲舌音的,大部分人分不清前鼻韻和後鼻韻,也絕對不會有兒化音。重音和說話節奏和大陸北方普通話完全不同。因此北方普通話在新加坡會遇到比福建廣東普通話更大的交流障礙。

翻譯:嗨,當我們約會時我們經常在咖啡店吃飯(啊~)。
新加坡華語有很多習慣用語跟大陸不一樣,比如說:敢敢說,大大力。有很多福建方言,比如說自稱老子的時候會說「林北」。
新加坡人說時間不跟你說九點十五分,而是說「九點三個字」,因為時鐘一圈有12個字,一個字就是五分鐘。跟你說房價,會告訴你這房子花了「四百五十千」,而不會跟你說「四十五萬」。中國人可能聽不懂「價格貴了五巴仙」,這個巴仙,是英文percent的音譯。五巴仙就是百分之五。新加坡人不大說周三或星期三,一般說拜三,就是禮拜三的簡稱。
有些華語會讓中國人產生誤解。你去問路,別人告訴你「我不懂」,這不是聽不懂你的話,而是說他不知道路怎麼走。你要用 I don』t know去理解。「等他吃飽才說」不是指那個人憋著話吃飯,而是「等他吃飽再說」的意思。新加坡人對你說:「你等著,我去還錢,」不是債主來逼債,而是去買單、付款或者繳費。
新加坡的孩子都能講熟練的英文,但是不同學校的學生華文水平有很大的差別。比如說,南華中學之類的傳統華校的學生一般去中國和台灣都習慣說華文,去香港玩也講華文,因為香港英語和 Singlish交流稍有困難。但是英華初院之類的學校,有很多華文很差的學生。一個英華初院學生去中國玩的時候,不知道華文該怎麼說,硬著頭皮用英語問路,那些中國人看著他們直發愣——誰讓你們長得跟中國人一模一樣卻不會說華文呢。
新加坡的這個奇特的語言環境,讓中國很多省份的同胞們來到新加坡後都感覺很親切,這也是很多朋友選擇移民新加坡的一個重要原因。
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很有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