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都不是單向輸出的關係。課堂上,教授與學生要充分建立起合作互助的關係,才能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庫萬·辛赫(Kulwant Singh)教授,從教學的角度分享如何上好一堂課。辛赫教授曾任臨時院長及副院長,並多次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卓越教學獎(Teaching Excellence Award)。

1
做一名合伙人,而非「客戶」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髮展。學生們需要通過跟隨老師學習,老師通常會有一整套教學方案,有些方法會對某些學生起作用。 因而,教育從來不是單向輸出的關係。師生之間需要建立合作互助的關係,才能實現建設性的學習與發展。
作為學生,也需要留意自身的學習方法和興趣所在,以便和老師分享。這有利於老師更好地理解你的學習動機,從而設計更契合你的教學計劃,幫助你在學習的同時保持個人興趣的發展。

2
理論並非無用
許多學生和企業領導者都對理論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理論偏於學術,因而缺乏實際價值。相比之下,他們對於最新案例、當前趨勢以及風口事件等更感興趣,並認為這才能體現教師「緊跟潮流」。
而實際上,高效的學習意味著理解事件的內在因果,而非僅限於表象。理論往往通過對商業活動的廣泛研究,建立起了對普遍適用的因果關係的解讀。雖然當前理論還不夠完善,但它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洞見,可以提高學生對商業的理解。
商業世界日新月異,案例和風口都是一時的。然而,完善的理論適用於一系列情景,並且能夠充分幫助學生認識並應對挑戰與變革。
3
發展判斷力
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下,領導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良好的判斷力。
為了培養自身的判斷力,學生應該積極參與討論,在沒有明顯的最優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不斷練習做出艱難的決策。
課堂的環境,實際上非常適合蘇格拉底式提問和對複雜案例的討論。學生應該專注於做出決策的最佳過程,而不是局限於找到「正確答案」。

4
懂得傾聽,善於表達
課堂必須是民主的,所有學生都有權自由發表意見。
有個人見解是好事,有自身的經驗作為支撐,更容易分辨哪些觀點是最優解。不過,認真聽取他人觀點,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更為重要。
因此,教師的作用在於:大多數教師都比學生更了解其所教授的科目,並通過多年的教學和學習,發展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判斷力。因此,更應該不斷地打磨自己的觀點,提供更有用的解答。
當然,對於其他的觀點不一定要全盤接受,但傾聽不同的聲音無疑有助於讓自己的觀點更準確。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Outside-in,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Four Tips for Success in a University Classroom
作者:庫萬·辛赫
*本文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