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英本,歐本,沒有頭緒?糾結下的你該如何選擇?
每個想要出國讀書的同學在申請時都會面臨一個糾結的點:去歐洲,英國還是美國?作出決定前,首先要清楚歐本、英本,美本的區別,其中最主要的四個方面是:
· 學制和費用
· 專業
· 學校和項目類型
· 校園生活
學制和費用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教育主管Maddalaine Ansell稱:「美國和英國高等教育的顯著區別之一是學制。一般來說,美本的學制是四年,蘇格蘭也是,但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本科通常是三年。」
英國的本科學制主要取決於申請的學科和地區,一般為3-5年不等,歐本學制基本上也是三年,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則採用三年制。」
伴隨學制而來的問題是花費,美本、英本,歐本的費用差距很大。
美國大學的學費一直在漲,有些拿到美本offer的學生都在糾結自己要不要負債去讀書。

哈佛大學全額學雜費上漲4.3%達到82,866美元

普林斯頓大學本科學費漲幅高達4.5%,攀升至62,400美元

史丹福大學本科學費升至65,127美元

杜克大學本科生學費將達到66,325美元
英國大學學費雖然也在上漲,但是漲幅相對較慢。以倫敦地區院校為例,基本商科專業學費都在4萬英鎊以上,劍橋大學的金融碩士學費更是高達5.5萬英鎊。
而歐洲就不太一樣,比如德國大部分公立高校基本上是免費的,世界頂尖的海德堡大學也不例外。法國的本科學費大約是3,000美元一年,碩士學費大約是4,000美元。
專業
美本教育強調知識的廣度,要求學生修讀通識課程,了解不同學科。英本側重專業教育,對於已經確定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或者有明確職業目標的同學,去英國留學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於本專業認知和應用。而歐本則強調知識的深度,更注重專業領域的學習。

美國高校注重靈活和自由,很多學校都是大二、甚至大三才要求學生確定專業。雖然新生需要填寫意向專業,但大部分本科項目都設有通識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探索不同領域,確定最終專業。
美本學生可以修雙專業或輔修,豐富自己的學習經歷,但歐本的學生在申請時就要確定專業,一入學就進行專業學習。
想要申請美本和英本的同學,在最開始申請的階段,可以先選定專業,之後考慮在相關專業領域內最有優勢的幾所院校。畢竟有的學校綜合實力強,但不代表你所想選的專業也是最強的。
學校和項目類型
歐洲、英國和美國都擁有一些歷史悠久的高校,但這三地的高校和項目類型存在區別。

理海大學副校長、國際事務分管副教務長Cheryl Matherly表示:「在美國,學生可以選擇大型公立研究型高校或是小型私立文理學院,也可以選擇位於城市或是鄉村的高校。」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的教育主管Ansell表示,英國有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古老高校,還有20世紀60年代順應新興行業發展而建立的高校。英國共有160多所高校,它們有的位於大都市,有的則位於偏遠鄉村。

歐洲大學有一點同英本和美本非常不同,就是歐洲大學的英語授課項目可能不多,因此國際學生入學時還需要額外學習當地語言。
校園和生活
歐陸國家很少有大學會把所有活動集中在一個校區,學生也幾乎不住在校內。學生宿舍離學校很近,但可能散落在城市各處,大學的系部也可能分散在不同區域。
相比之下,美國高校的校園生活通常很熱鬧,宿舍、運動隊、兄弟會、姐妹會和社團會開展豐富的活動。學生會形成強烈的校園社群身份認同,他們的大部分社交活動也都在校園內進行。

國際學生在選擇留學地區時還要考慮校園生活的差異。
不管去哪個國家,同學在出國留學前都要仔細考慮,了解心儀院校提供的具體專業內容,當地氣候,文化等,確保自己有一個舒適的留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