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新加坡 輕鬆玩轉無壓力 最強新加坡旅遊攻略寶典

2019年11月23日   •   2萬次閱讀

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它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面積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32℃。

早期的各地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使各民族文化在新加坡的土地上共存。最主要就的是華人、馬來西亞和印度文化。

如今的新加坡,社會治安良好,市民居住環境整潔。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國家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包括宗教信仰、飲食、服飾等等,形成了新加坡與眾不同、包容萬象又獨具特色的文化。總而言之,新加坡文化就是一種高度融合了其他國家文化的精髓,兼收並蓄並在此基礎上有很好發展的一種文化形態。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運輸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主要禁忌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出遊建議】

最佳旅遊時間: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全年都可旅行。不過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對來說,比較乾燥是在6月到8月。沒有颱風,日夜溫差不大。

旅遊特色: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線路提示: 過去印象里游趟新加坡不過2、3天時間,但如今越來越多的旅遊設施興建帶來了更多的旅遊熱點,比如2010年開幕的坐落於聖淘沙的Universal Studios和**就足夠耗費一天時間。所以要逛的盡心可能需要5天時間。

衣著注意:常年高溫,必備防曬用品,但室內冷氣較足,特別是女士愛去的商場和電影院,建議帶件外套或披肩。

節日:

2月,盛大的大寶森節(thaipusam)

7月,新加坡美食節(singapore food festival)和新加坡特賣會(great singapore sale)

差不多每一個月里都有節日,這是新加坡節日跨度上的一個特點;很多東南亞國家的人都能在新加坡找到屬於自己國家的節日,這是新加坡節日的又一個特點。

  因為新加坡華人占大多數,所以中國人的節日在新加坡是最受重視的,從農曆新年到思念親人的中秋節,幾乎都原汁原味,與中國國內如出一轍。甚至還有老子誕辰紀念這樣古色古香的節日。其他如馬來、印度等國家的節日也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特別是十月的屠妖節亮燈和開齋節亮燈,各種節日活動齊聚一堂,節日市場熱鬧非凡。

現在,除了這些傳統的節日外,新加坡又有了許多國際性的節日,比如三月的時尚節、四月的世界名廚峰會、六月的藝術節、七月的美食節等等。這些節日不但充滿了現代感,更是拉近了到新加坡旅遊、生活的各國人民的心,使得大家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圍里。

行政文化區被譽為新加坡的歷史發源地——一個由萊佛士爵士於1822年制定的具有傳奇色彩的總體城市規劃的產物。目前,在位於新加坡河畔的行政文化區,你可以看到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心和標誌性建築。你可以選擇兩條不同的旅遊線路,沿著古老店屋的「五腳基」走廊在一天之內參觀萊佛士遺留下的建築遺產並重溫新加坡的歷史。

讚美坊位於維多利亞街,原為教堂,然後成為女子學校,後再經翻修為教堂。歷經世代演變,融合現代與古典的歌德式建築,因其擁有舊日的風格,吸引了大批遊客到此尋求一種特別的懷舊感受。

讚美坊有正統的歌德式建築外觀,由美麗的五彩琉璃拼飾而成,前院的人工瀑布與噴泉,是迄今最古老的免費參觀地,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絕佳休息場所。

讚美坊是新加坡重要的歷史古蹟之一。重新翻新過的讚美現已是新加坡非常受歡迎的飲食、購物和娛樂場點。由教堂改建的讚美大廳是音樂劇、演唱會、戲劇等的演出地點。作為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女修道院之一,讚美坊精美的歌德式建築更引來了大批攝影愛好者。

•地址:30 Victoria Street

•交通:乘搭地鐵至政府大廈(City Hall)站(NS25/EW13),然後沿著史丹福路(Stamford Road)步行,在史丹福路(Stamford Road)和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的交界處向右拐。

英國人在新加坡實行殖民統治初期,在此座山頭建立防禦設施和其他民用設施。現山頂城堡只遺留城門和城側入堡通道。

第二次大戰期間,英軍在原城堡下建造地下防空指揮中心。現開放給公眾參觀但要付入門票。舊城堡遺址和山區公園免費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觀。

•交通:乘地鐵到多美歌站N1DhobyGhuat步行過去。

亞美尼亞教堂是一座位於禧街美國大使館旁的維多利亞式白色建築。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內部依然保留著當年建造時候的樣子。

該教堂建於1835年,是居住在新加坡的12個亞美尼亞族家族集資興建的,因此得名,別名聖葛雷格利教堂,由殖民地時期的建築師George Coleman所精心設計。

教堂外的空地是亞美尼亞人的墓碑群。教堂現列為新加坡的國家紀念古蹟。

•地址:禧街(Hill Street)60號

•交通:EW線、NS線市政廳站(City Hall),車站編號EW13、NS25。

聖安德烈教堂位於新加坡城市與文化中心,是一座高雅、獨特的教堂。由Ronald MacPherson上校於1856年設計,聖安德烈教堂取代了在1852年毀於兩次閃電襲擊的舊教堂。在教堂內的遊客中心陳列了大量的古董、繪畫並播放一部關於教堂歷史的錄像。教堂內有提供導遊服務。

參與興建工程的人員中,包括具有特殊建築技術的印度籍囚犯,他們大量運用殖民時代廣為印度人採用的建築方式,將貝殼石灰加上蛋白、糖調和成糊狀,再摻入水和浸泡柔軟的椰子殼,製成實用的石膏。用這樣的材料建造的建築物乾燥之後不易穿透,同時散發著一層平滑的光澤,非常美觀。西翼門上的彩繪玻璃窗和草地上的紀念碑,均為表彰麥克佛遜上校而立。

•地址:11 St Andrew’s Road

•交通:乘搭地鐵至政府大廈(City Hall)站(EW13/NS25),然後向聖安德烈教堂步行。

•游多多小貼士:在教堂內有關於教堂歷史的錄像播放,教堂還提供導遊服務。

市政廳(CtiyHill)

落成於1929年的市政廳和高等法院比鄰而居,原名市府辦公廳。它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荷蘭建築,見證了新加坡許多歷史性的重要時刻。

1952年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正式頒布法令,將新加坡升格為「市」 ,同時派遣肯特公爵夫人擔任特使抵達新加坡。正是在實施這項改制後,這座建築才改名為市政廳,這也被視為新加坡邁向自治、獨立的憲政體制的一大步。

1945年9月12日,日軍將領板垣在市政廳台階前遞上投降書,由當時任盟軍東南亞最高統帥的蒙巴頓將軍受降,並宣稱:「謹代表新加坡全體人民,接受此項投降」。

時至今日,市政廳依然是辦理市政事務的機構所在。

•地址:聖安德烈路(St.Andrew's Road)

•交通:NS線或EW線,市政廳站(CityHall),車站編號NS25、EW13。

所在地曾為公共會堂,並於 1845 年至 1856 年間先後修建了一座劇院以及一所學校。

初建於 1934 年,時為舊禧街警察局(OHSPS)。其首次完工時,警察局成為了當時最大的政府建築,也因此被視為現代的摩天大樓。這座設有拱廊與中央庭院的六層建築具有濃厚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採用了當時英國極為風行的建築元素。

1998 年這裡被列為國家歷史文物並由此煥發了新生,2000 年,新加坡新聞、通訊與藝術部(MICA)由港務集團大廈(PSA Building)遷來此地,因此成為了新聞及藝術部大廈。

新聞及藝術部大廈共擁有 911 扇七彩百葉窗,也因此成為了殖民區極吸引眼球的建築。其充滿活力的外型以及改造一新的內部空間使這裡成為了舉辦大型展覽與表演的理想場地。曾為警察檢閱廣場的大廈中堂(Artrium)現已改造成為設施齊全、配備了空調的展覽廳,現已成功舉辦了多次展覽與演出。

•開放時間:10:00-17:00

•地址:140 Hill Street Singapore 179369

博物館的歷史展品分別陳列在座落於皇后坊與亞美尼亞街的兩棟建築物內。博物館建筑前身是由福建會館位當地花人興建的道南學校,成立時間雖然不久,但展出內容卻十分有趣。

坐落於亞美尼亞街的博物館(ACM I)是一座經過修葺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該建築建於1910年。博物館重點在介紹中國文明和文化。一系列的主題展覽介紹了中國人的信仰、文字、藝術和儒 家傳統。博物館的另一個特色是其以土生文明為主題的展覽。Peranakan在馬來語中是「土生華人」的意思。土生華人、土生印度人和土生歐亞裔社群是東 南亞特殊歷史背景下所形成的次族群。展覽品包括他們所使用的成套精緻的銀器、陶瓷器、珠寶首飾等。

博物館另一館(ACM II)位於皇后坊。這座三層樓的博物館在2003年二月開幕。館內的一系列主題展覽廳,展示了印度、東南亞和伊斯蘭國家的文化遺產。博物館還特別以多媒體方式介紹新加坡及亞洲其它地區人民的生活與傳統。

•門票:成人票 – S$8 老年票(60 歲及以上)/兒童票(7 至 18 歲)/學生票 - S$4

每天晚上 6 點到晚上 8 點免費入場

6 歲及以下兒童免費入場 60 歲及以上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可免費進入

20 人及以上團體票 - S$6 20 名及以上老年人及全日制學生團體票 – S$3

•開放時間:星期一 下午1點到晚上7 點

星期二到星期天 早上9點到晚上7點(周五閉館時間延至晚上9點)

•地址:1 Empress Place Singapore 179555

•交通:搭乘地鐵至政府大廈(City Hall)站(NS25/EW13),步行至史丹福路(Stamford Road)再轉入亞美尼亞街(Armenian Street),或沿聖安德烈路至舊國會巷。ACM II就在藝術之家The Arts House的左邊。

這個全新的博物館旨在收藏和展示世界上最精緻的土生華人物品,以最全面的方式反映土生華人的文化。精品博物館的定位,將為參觀者們帶來完整的體驗。藏品豐富的物質文化展採用了最新科技,讓參觀者可以進行互動和學習。另外,您還可以品嘗和購買一些特色食品。

建於1827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政府建築物。這座由喬治科爾門(George Coleman) 所設計與建造的殖民地式建築物昔日是新加坡民主制度下的國會大廈,現已改為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是一個深具吸引力的場所。

它展現給您國內外藝術家所創造的現代視覺藝術、音樂、舞蹈、電影與話劇。走入「時光的長廊」,您可從展覽品中了解當年國會大廈的精神、面貌與多個著名人物。可別錯過了豎立在這所雄偉的國家建築外的銅像。它是暹羅朱拉隆恭國王於1871年所贈的禮物。新加坡國會已搬遷到附近的國會坊一號。

•門票:每人$8 (包括短片與飲料)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為10:00~20:00,周六為11:00~20:00;逢周日休息。

(二十人以上的團體可預訂時間) 遊覽時間長達45分鐘

•地址:1 Empress Place Singapore 179555

•交通:乘地鐵至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站(NS26/EW14),然後步行穿過加文納(Cavenagh)橋。

•游多多小貼士:周一至周五11:00、15:00會提供導遊服務。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擁有119年歷史的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是新加坡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同時也具有最年輕最具創新的精神。博物館致力於成為人民的博物館,對引進各種創新方式展現歷史,重新定義傳統博物館體驗而倍感自豪。博物館不僅是各種展覽和藝術品展的舉辦場所,還通過舉辦獨具挑戰性和展現活力的節日和活動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帶來文化和傳統的各種新創造性。

1/6
下一頁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