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拍鳥之行

2020年10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拍鳥之行

BIRDS IN SINGAPORE

撰文、攝影/子瑜

新加坡,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這是一個城市國家,面積雖小,多元的文化、歷史、種族卻濃縮了亞洲的精華,加上人口70%左右是華人,是中國遊客休閒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優美的城市風光

出國去東南亞拍鳥,首選可能是泰國,或者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很少有人會想到新加坡。然而讓很多第一選擇放棄了新加坡的鳥友沒想到的是,在這個國土面積不大的國家,有記錄的鳥種居然達438種之多,估計是世界上鳥種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了。這得益於新加坡長期的生態保護和綠化建設,大大小小350多個公園及自然保護區,使都市繁華與世外桃源完美融合一體。

此次新加坡拍鳥自由行,安排在7月初,我知道,這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7月是拍鳥的淡季,在北半球任何地方都一樣,當時我以為新加坡雨水多,拍鳥機會少,於是將600mm鏡頭和沉重的三腳架留在了家裡,只帶了一隻400mm鏡頭,一隻300mm鏡頭,一隻小三腳架,我和我先生一人一個雙肩包,輕裝上陣。如果鳥況差也無妨,去新加坡吃吃喝喝玩玩,權當一次觀光旅行也不錯。

黑喉縫葉鶯

爪哇縫葉鶯

以往出國拍鳥,我不願跟團,不請當地鳥導全程陪同,只願自己做攻略。每次上路,心裡多少有點負擔,不知一路上能夠收穫多少鳥種。這一次出行,從鎖上家門那一刻開始,就感覺特別輕鬆,腦子裡沒有了雜念,前方變得一片敞亮。

新加坡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有150多年歷史,以研究和收集熱帶植物和園藝花卉著稱,是新加坡重要的觀鳥拍鳥區域。早晨,走進植物園,太陽已經高高在上,火辣辣的氣息撲面而來,雖然裝備不重,可才走了一小段路,我倆已汗流浹背。

黑喉縫葉鶯是在新加坡迎接我倆的第一隻鳥,它只給了我大概不到一秒的時間。當時我以為是爪哇縫葉鶯,並不在意,放下相機,繼續向前。回家後整理片子,查詢資料,方知新加坡有好幾種縫葉鶯,反覆對比以後,確認是黑喉縫葉鶯。有點後悔,當時應該多耗些時間守候它。現在想來,我有可能見過它幾次,可是鏡頭剛瞄準它,食指還未按下快門,它就展翅而飛了。

在一棵大樹前,正在拍攝紅頸綠鳩的時候,我的餘光發現背後矮樹上有一隻小鳥在晃動,轉身一看,是爪哇縫葉鶯,距離近在眼前。快門響起,它卻若無其事。之後多次與爪哇縫葉鶯相遇,都可以慢悠悠地對焦和變換角度。爪哇縫葉鶯與黑喉縫葉鶯性格反差巨大,它膽子大,不怕人。

不出所料,盛夏的植物園裡鳥況果真很差。但我們收穫了目標鳥種爪哇縫葉鶯,覺得值了。

巴西立公園

巴西立公園位於新加坡東部海邊,是新加坡著名的拍鳥地點。我的目標鳥是鸛嘴翡翠,鸛嘴翡翠在雲南那邦也能拍攝到,但我很渴望在新加坡完成心愿。

花腹綠啄木鳥(雄)

公園裡拍鳥的人不少,這天是周末,和中國的許多大城市一樣,拍鳥愛好者匯聚一堂。我上前詢問拍攝鸛嘴翡翠的地方,新加坡鳥友聽不懂,原來新加坡鳥友只知道英文鳥名。英語在新加坡是官方書面語言,漢語一般只作為日常交流語言。當我改說「Stork-billed kingfisher」,他們很熱情,爭相告訴我,就在不遠處的木橋上。

大約20米長的木橋上已經架了好幾隻長鏡頭,我問一個鳥友,鳥來過嗎?他說,沒有,這個季節,出現的機率很低。巴西立最佳拍鳥時期是10月至跨年3月,那時候,過境鳥,遷徙鳥,鳥況非常好,鸛嘴翡翠可以確保拍到。我聽罷,感覺不妙。

上午9點以後,陽光鋪滿了整個橋面,而鸛嘴翡翠依然沒有蹤影。新加坡鳥友一個個撤離,我想堅守,可紫外線抽在臉上,我也受不了,只好躲在橋邊的樹蔭下。之後,跟著一對華人鳥友夫妻走到海邊,他們告訴我,沿著海邊再走兩公里左右,可以拍攝到點斑林鴞和冠斑犀鳥,這兩種鳥我在泰國已經拍過,不想浪費精力,無意前往,心裡放不下鸛嘴翡翠,在海邊待了不長的時間,又回到了木橋一側。

花腹綠啄木鳥(雌)

每當行走的雲層一時遮住陽光,我便走向橋的中心,盼望能拍到心中所盼,僥倖的念頭始終在作怪。中午時分,新加坡鳥友陸陸續續離開,園區內突然變得冷冷清清。天越來越藍,空氣越來越黏熱,因為有了奢望,我有了些許的失落。還好總有一些鳥影在高高的樹端上時隱時現,讓我欲走還留。

下午,我繼續在橋的周圍活動,不知什麼時候,河道旁的樹林裡,傳來「咚咚咚」清晰的木魚聲,可能是園區太安靜了,敲擊聲特別響亮。這是啄木鳥,我立即尋聲前去,悄悄地跨進樹林裡。果然,一隻綠黃色的啄木鳥正在忘我地工作,這隻啄木鳥以前從未見過。我幾乎快要消失的精氣神又瞬間湧上心頭,架好三腳架,一頓猛拍,仿佛飢腸轆轆的人,看到端上桌的菜肴,立即狼吞虎咽一般。稀奇的是,這隻啄木鳥面對快門聲毫無反應,我越湊越近,它竟然不跑,這狀況是我拍攝啄木鳥多年來第一次遇到。

紅領綠鸚鵡

過了大約一小時,樹林裡又響起了「咚咚咚」的聲音。這次是一隻頭頂呈紅色的啄木鳥,我以為又遇見了一種新的啄木鳥,心情大好。這隻啄木鳥同樣不怕人,趴在樹幹上,獨自沉浸在尋尋覓覓之中。回家後,我查閱工具書,方知這兩隻啄木鳥是一雌一雄,學名叫花腹綠啄木鳥。

這一天,雖然目標鳥落空了,但拿下了新的啄木鳥,算是老天給我的心理補償吧。幾天後,我又去了巴西立,僅僅拍攝了一些林鳥,紅領綠鸚鵡是其中之一。

濱海灣花園

濱海灣花園是新加坡打造的一個新地標,於2012年建成開放。做攻略時,以為那兒的鳥不會多。在巴西立公園拍鳥的時候,一個華語說得不大流暢的新加坡鳥友告訴我,在濱海灣花園有栗樹鴨正帶著一群小寶寶,他打開手機,給我看了他拍攝的栗樹鴨圖片。那天晚上,我和我先生決定,改變行程,去濱海灣花園找栗樹鴨。濱海灣花園很大,也不知道它在哪裡,炎炎烈日下暴走也實在令人生畏。但為了拍到心頭好鳥管不了那麼多了,去了再說。

栗樹鴨

褐喉直嘴太陽鳥

這天,欣賞完平淡的日出,彎彎轉轉,走到了海邊。突然,我倆同時發現在濱海大道旁的小樹林裡,有一群暗色的小鳥,其中一隻鳥的頭部有隱隱的紅色,飛行時如一片「小紅火」閃過。我說,這不是麻雀?立即打開腳架,拔「槍」投入戰鬥。鏡頭裡,小鳥的嘴像塗了性感的口紅,一條紅色的眼帶,格外醒目,應該是梅花雀,當時,我不知道是何種梅花雀。經查,確認它是橫斑梅花雀。

當我在和橫斑梅花雀捉迷藏的時候,我先生說,你待在原地,我去偵查一番。感覺沒過多長時間,他急匆匆趕回來了,急忙和我說:「快,跟我走,找到栗樹鴨了」。

我們沿著濱江步道走200米左右,拐進一條林蔭小路,綠樹環抱之中,有一個開放的大餐廳,穿過餐廳是木棧道,幾個鳥友正在拍攝。沿著河道再前行幾百米,出現了一個有縱深的荷花湖,湖面上,一對栗樹鴨夫妻正帶著四隻黑白色的小寶寶優哉游哉地嬉戲。岸邊已經坐著十幾個拍鳥人。沒想到,沒有流大汗,沒有費大勁,就輕輕鬆鬆地找到了栗樹鴨。

除了栗樹鴨,餐廳及湖的周圍還有許多其他的鳥可以拍攝,讓我非常驚喜。新加坡鳥友說,這個地方靠海,10月至來年3月,鳥況更好。

最吸引我的是濱海灣花園舒適的拍鳥環境,原本列在計劃、攻略里的幾個自然保護區統統放棄。與其去面對尋找未知和不確定,不如繼續待在一個已經熟悉且賞心悅目的地方。

拍鳥點集中在餐廳外方圓四五百米範圍之內,走路不多。儘管新加坡火熱潮濕,讓人汗流不止,可有餐廳作後盾,時不時可以去小憩片刻,坐在大吊扇下,如陣陣山風吹來。餐廳周圍是各種花木,尤其是餐廳前木棧道一端的樹林中,掛著一串小紅果子,吸引來了不同的鳥兒。我坐在餐廳里,一邊喝著冰凍的果汁,一邊觀察鳥況,心情大好。休息夠了,再走入悶熱之中,毫無顧忌地去燃燒卡路里。用餐的時候,我們兩眼依然東張西望,坐看鳥飛停,這真的是養生拍鳥。

前幾天,我多次問老公,想不想再來新加坡,他老是打岔,不願作答。這天再問,他說,一、二月再來,帶上長鏡頭。這次辦簽證,新加坡領事館給了我倆兩年的往返簽,這份好意,不能浪費了。

栗腹文鳥

橫斑梅花雀

褐喉直嘴太陽鳥一直圍繞著開放的大餐廳活動,來來回回,上上下下,拍到容易,拍好不易。

在濱海灣花園,每天都有新鳥種進帳。亞洲輝椋鳥、栗腹文鳥、栗啄木鳥、爪哇八哥、是我新相識的「朋友」。還有許多鳥,有的不知如何稱呼,有的是重逢,如金背三趾啄木鳥,當時,我坐在餐廳內休息,突然看見餐廳外的樹幹上,一隻金背三趾啄木鳥正在轉圈,我猛然起身,手持相機邊走邊拍,可能是我動靜太大,嚇到它了,它飛過屋頂之後,再也沒有回來。

在新加坡誘拍屬於違法,罰金數額之大讓你懷疑人生。其實,也用不著誘,這裡大多數鳥似乎不怎麼怕人,人文明鳥也文明。自然拍攝,走兩三步,順光就變成了逆光,看見一隻鳥,尤其是新鳥種,容不得你有半點思考或調整參數的時間,生怕它跑了。鳥不是模特,不會傻乎乎地湊到你的鏡頭前擺造型。儘管新加坡的鳥已經十分友好,可它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這樣拍攝,易出錯,卻樂趣無窮。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