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部山脊風景區

2019年09月1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南部山脊風景區以花岜山和聖陶沙為中心,向四周擴展,因為聚集了新加坡最高的山丘之一花芭山(115米)和最知名的旅遊區聖淘沙,所以遊客還是不少。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努力打造聯通全國的公園聯道,把全國大小公園聯通起來,也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閒場地,在南部山脊打造了樹腰走道,讓市民能夠通過不到走進城市綠肺。這裡對其周圍方圓三公里的範圍一些景點作些介紹。第一期以附近的教堂為主。

首先是聖體堂 Blessed Sacrament Church。它位於花巴山的西北面大約三公里的地方,屬於南部山脊的邊緣區,靠近女皇鎮地鐵站。聖體堂的造型獨特是最大也是新加坡唯一一座馬來傳統風格的天主教堂。教堂完全不同於歐式風格,帶有濃濃的南洋特色,大斜坡仿木質馬來鄉村式建築。內部空間開闊,但因為沒有高大的穹頂,所以光線較暗。

Sri Muneeswaran Temple,印度廟,主供奉濕婆神,因而廟宇的寶塔頂部有七座象徵須彌山的金塔。這座廟宇修建時間應該不算長,牆體和內部雕像都比較新。和其他新加坡的印度廟一樣呈現出印度南部廟宇風格。門上有高高的寶塔,裡面主神殿有三開門的祭祀台。中間是濕婆,左邊是象神甘尼沙。右邊是濕婆的妻子,甘尼沙的媽媽雪山女神。

象神甘尼沙

毗濕奴化身野豬

Al Amin 回教堂位於花岜山的北部山腳下,因為小山的阻隔,這個區域非常幽靜,交通相對並不便利。回教堂籌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規模不大,也是一個社區教堂,有高高的宣禮塔。

Bhai Maharaj Singh Memorial Gurdwara 印度廟處於風景區的最北面了,從這裡穿過中央醫院就能抵達牛車水。這座廟是印度錫克教廟宇,所以和印度教廟宇完全不同。它的外型以洋蔥型的圓頂聚攏組成,建築材料使用了大量大理石石材,符合宗教要求,顯得典雅,優美。錫克教是在和伊斯蘭教抗爭中誕生髮展壯大的,所以錫克族人所有的男人都是戰士,成年了以後名字中會加上Sing,意思是雄獅。

Church of ST Teresa 位於花巴山正北部大約兩公里遠,旁邊靠著新加坡港務局。歐式風格,有點像法國聖心教堂的縮小版。聖特麗莎教堂建成於1935年,由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所建,旨在為老年人提供住宿、食物和關愛。由新加坡天主福利服務所管理,這裡由志願者提供護養服務。

東嶽廟道教廟宇,就在Church of ST Teresa隔壁。寺廟供奉東嶽神君也就是東嶽土地廟。東南亞的寺廟很多供奉土地廟或者大伯公。廟宇占地很小,但是神像、裝飾物用色大膽,異常艷麗,深受福建廟宇建築風格影響,體現出特有的東南亞特色。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