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美食,新加坡這個島國地盤雖小,卻是五臟俱全。這次,趣游君親自為你列舉到新加坡必須品嘗的9種小吃以及最正宗的餐館,帶你體驗不容錯過的新式餐飲文化。
叻沙

海鮮叻沙 | Tommy Brtek / Alamy Stock Photo
如果你到新加坡只有吃一道菜的時間,那就必須嘗一嘗這裡的叻沙。雖然叻沙的底料大多使用洋蔥、黃瓜、菠蘿和薄荷葉,但每種文化背景的餐館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相比之下,娘惹人家的版本也許是最常見的:用椰汁做底,加入豆腐、海鮮和細粉慢煮,彙集了馬來和中式美食的元素,盛碗時亦是香氣撲鼻。對叻沙情有獨鐘的食客們還可以去嘗試印度風格的叻沙,其中不僅加入了馬鮫魚,還有山竹入味。328加東叻沙(328 Katong Laksa)是趣游君品鑑後得出的上選。
田雞粥

Neil Setchfield / Alamy Stock Photo
別被名字嚇到——田雞粥可是你在新加坡能吃到的最乾淨的小吃之一。田雞先用醬油、料酒、小蔥,或是摻入辣椒、生薑調成的醬汁腌制,然後下鍋煮至軟爛。烹飪到極致的田雞粥粥米軟爛,田雞汁多味美,食客甚至還可以在肉里嘗出自帶的一絲甜味。街邊小攤販往往配上一碟小蔥蘸醬,方便口味偏重的遊客為田雞提味。
肉骨茶

Khim Hoe Ng / Stockimo / Alamy Stock Photo
肉骨茶由閩南和潮汕的移民引入新加坡,現今是島國最熱門的小吃之一。傳說,一個貧窮的廚子為了用樸實的食材給飢餓的乞丐做一頓飯,便發明了肉骨茶。雖然聽著簡單,但肉骨茶的製作工序其實十分講究:光是湯料就包括了大蒜、八角、肉桂、丁香、茴香、當歸等藥材;吃的時候佐上豆腐、油條、蘑菇和豬肉一起食用。
螃蟹料理

螃蟹料理 | Reylia Slaby / c/o Reylia Slaby Photography
吃螃蟹,辣味和椒香哪一種更美味?對新加坡人來說,這是一個永恆的難題,但兩種做法均要將硬殼蟹在熱鍋中炒制完成:辣味料理的發明源於1956年,用新鮮辣椒和番茄煸炒的醬汁入味;而椒香料理源於1959年,美味來自香氣撲鼻的黑胡椒。新式吃法取用菠蘿蜜醬做蘸汁,風味亦難以抗拒。如果還想嘗試多種不同吃法,最好拉上親朋好友,到 Crab Party! 點上一桌螃蟹料理宴,一快朵頤。
海南雞飯

Kyoko Uchida / Alamy Stock Photo
所謂海南雞飯,即是由海南島的人們將其做法帶到南洋,今天已經成為新加坡的國寶級美食。沿襲海南傳統,這道菜將一整隻抹好油的黃雞放在滾燙的豬肉高湯里煮至酥爛,然後從滾水裡取出,切段,配上辣椒蘸醬。這種常見的做法稱為「滷雞」,而另一種做法則進一步將煮熟的雞肉放在冰塊上冷卻,使肉質更有嚼勁,叫做「燒雞」或「白雞」。位於碧山區的明記雞飯是新加坡海南雞飯的中流砥柱,不得不嘗。
榴槤

Teo Boon Tec的榴槤攤 | Joe Lloyd / Culture Trip
「水果之王」榴槤在新加坡可謂流行到」臭」名昭著,這裡的多種飲品甜食都有榴槤口味,就連標誌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都以它為原型設計。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榴槤獨特的氣味和味道,維多利亞時期的科學家 Alfred Russell Wallace 將它比喻為「奶油口感的大杏仁」或許也是出於禮貌,但我們還是勸你別太早放棄,因為你會在新加坡發現各種榴槤口味的甜品和飲料。
咖喱魚頭

紅咖喱魚頭 | Joshua Rappeneker
咖喱魚頭這道暖心菜可以溯源到移民到新加坡的孟加拉人那裡。烹飪採用茄子和秋葵加入多種香料煮制。雖然如今在新加坡、印度、新加坡和中國菜館都可以找到咖喱魚頭,但要注意的是印度版本的這道菜里有酸豆調味,口味也自然比較酸辣。
豆花

hein teh / Alamy Stock Photo
吃了這麼多咸鮮的美食,一定不能錯過甜點。與中式豆花不同,新加坡的豆花往往是澆上特質的香蘭葉糖漿,與煮熟的銀杏果一起食用,當然也有熱吃和冷吃兩種方式供食客選擇。如果又追求正宗,又希望可以控制甜度,最好到訪 QQ Soyabean,也就是趣游君推薦的豆花坊。
撰文/JOE LLOYD
翻譯/Mandy Tie
